喬果果給李茂陽發來的這份關於中醫大組織的大學生醫學技能大賽的校內淘汰賽安排,本意是想讓李茂陽抽時間觀摩一下有她參加的中醫大校內醫學技能淘汰賽。

可是李茂陽看了這份安排有些好笑。

整個這個技能大賽共分6站比賽:中醫診斷技能、中藥知識與技能、方劑知識與運用、針灸技能、推拿技能、急救技能。

其中診斷技能比賽是讓老師假扮一名患者,讓參賽學生進行問診,舌象與脈象自述(應該是由假扮患者的老師自述吧);之後,再讓參賽學生針對假扮“患者”情況做總結分析,包括疾病的中醫病名、證型、病機分析與治法。

看了這項比賽安排李茂陽真有點兒笑掉大牙啊。

他自然也知道學校這也是沒辦法硬湊的比賽,可是讓一個本身沒病的老師假扮患者,這特奶奶的能比出什麼真本事來?

還脈象和舌象由“患者”自述?

嘿~,哈哈哈,他李茂陽還沒遇到過自己就知道自己脈象和舌象的患者啊!

真真特二奶奶的就一場遊戲啊!

這樣的比賽不是技能比賽,這仍然是一場知識比賽,還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知識比賽。

學生只要背會課本上講的什麼脈象和什麼舌象代表什麼病變就可以了!

至於針灸和推拿技能比賽,是讓參賽小組的一個隊員給另一個隊員針灸和推拿,這倒多少包含了一些技能。

但假扮患者的隊員沒病,你還是不知道針灸和推拿後,患者的病情能有什麼變化啊。

所以說到底還是假把式。

至於急救技能,則主要是目前包含在西醫中的心肺復甦術。

(當然,心肺復甦術,其實古代中醫中就有,只是現在大家統統認為是西醫的醫學技能。)

中藥知識和技能比賽中多少包含了一點兒技能,讓參賽選手辨認桌面上隨機放置的5種藥物,說出這些藥物的藥名、分類、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以及使用注意事項。

這最起碼還包含了一項辨認藥物的基本技能。

至於方劑知識與運用比賽,又純粹是知識競賽,而不是技能競賽,要求參賽選手說出隨機抽取出來的方劑中的藥物組成、功效、主治病證、方解及組方特點。

這不是知識比賽是什麼!

還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中醫知識比賽!

(因為李茂陽懷疑,目前課本中的中醫知識,不一定完全都是正確的。)

看完喬果果發來的這份檔案,李茂陽就沒有一點兒去看一下比賽的興趣了。

這種比賽,簡直就是目前中醫學院派教育的廢材教育模式的一個縮影!

聽名是中醫教育,可是在校學生把三分之二強的時間拿去學英語等其他課程了,只有三分之一都不到的時間用來學習中醫!

這樣聽名學了四五年中醫,在時間上也等於只用了一年多不到兩年的時間啊。

再加上都是知識性灌輸,基本沒有什麼實踐性操作,這能學到什麼真本領!

想他李茂陽學醫時,除了為考那個行醫資格證本本死背有關醫學條條框框的知識,其他時間可都是在鄭老爺子的親手帶領下,真真正正地面對各類病人來學醫的!

比較他李茂陽學醫的過程,李茂陽感覺這些大學生學醫,被白白消耗掉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了。

不然一個人如果能跟著一個好師父的話,即便資質平庸的人,學四五年中醫,其實真就能給人看病了。

大病重病看不了,普通病情絕對沒問題了!

現在很多人覺得學中醫如何如何難,其實有點兒人云亦云地過分誇張了。

普通人學中醫的真正第一道關卡,在於過“相信關”。

由於從小接受的教育,和中醫思維很不搭,所以就導致太多人學中醫,首先要過相信關。

一旦真正過了這相信關,其實學起中醫來就容易了很多!

除了中醫中真正艱深的最深層部分,大部分中醫理論、知識和技能並不比西醫掌握起來難。

中醫的有些理論和知識,甚至比學習西醫要容易得多!

比如中醫有個取類比象的思維模式,只要你相信了,學起來非常容易!

比如你看到有些植物根莖有鑽、爬的特性,你就想用它來給人體通絡;比如你看到蒲公英有發散的特性,你就想到它有消腫散結的功效……,等等吧,這學起來難嗎?

一點兒都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