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李大夫?!”

李茂陽隨著高鳳鳴進了小病人家,沙發上坐著的一個年輕女人見了李茂陽就叫了起來。

“甄姐?這是你家?”李茂陽也大感驚訝,不過他馬上反應過來,“是你朋友家?”

甄曉丹在他的調理下剛剛懷孕,哪來五歲的孩子,再說要是甄曉丹的孩子有毛病,那還用得著高鳳鳴給介紹他李茂陽嗎?

(甄曉丹,李茂陽前面給用藥和催眠治療過的那個市中醫院院長的女兒。)

“是我表姐家,我前兩天還給我表姐說你呢,你這就來了!”甄曉丹笑道。

然後一番介紹寒暄,因為這家人從甄曉丹和高鳳鳴兩人的嘴裡聽說過李茂陽的神奇了,所以雖然看李茂陽年輕得過分,但也不敢怠慢。

所以兩好隔一好,倒也沒有出現高鳳鳴擔心的李茂陽受冷遇耍脾氣的情況。

然後李茂陽順利開始接診這家五歲的小男孩。

這小男孩其實真就一個很普通的病情。

時感胃脘部隱痛,性情乖戾急躁、易怒、食少納呆、形體消瘦、手足心熱、盜汗、大便溏。

睡覺少,即使哈欠連天,也不願去睡覺。

愛挑食,體瘦面黃,個子竄得快,但牙齒卻長得慢。

舌質紅、苔薄白、脈細弦數。

這樣一個普通的病情,任何一個真中醫稍加思索就能辨證出是肝鬱脾虛來。

中醫認為小孩肝常有餘,而脾常不足。

加上小孩子容易情緒不穩,飲食又不能自知,因此外感、內傷,極易導致這肝鬱脾虛證。

所以中醫有“小兒之患,非肝即脾”之說。

看起來,嗯,這家這五歲的小男孩真的就是這麼一個很普通的小病。

但有時,普通小病也能氣死名醫啊。

中醫治病,不是說你能辨證對就一定能治好病!

這話怎麼說?

因為辨證這玩意兒,沒深淺。

一個大夫,你大致能辨證出患者病症的病因病機的大致範圍來,這也叫辨證對了。

可你能在此基礎上繼續辨證精細而準確嗎?

就比如你辨證出這五歲的小男孩是肝鬱脾虛之證,這其實只是“入圍”了,單單做到這一步還是無法很快地治癒這小男孩的。

要想治癒這小男孩,你得判斷出這小男孩肝鬱,到底“鬱”幾許?

脾虛,到底“虛”了幾分?

這樣你才能精準地給這小男孩用藥。

(這裡面自然還有你對藥性的把握,這就不多說了。)

所以,難啊,難死個人!

這也就是有時一箇中醫看似只治好了一個普通小病,也能自鳴得意個一年半載的原因。

確實值得驕傲自豪啊。

……

李茂陽給這個長著一雙招風耳,身形好似豆芽菜的小男孩四診完,又看了前面幾個大夫,包括他二爺爺開過的藥方,仔細斟酌比較一番,也是好不容易才開出一副透過了藥效推演的藥方來。

這小男孩乃是肝鬱脾虛之證,有胃脘痛。

治則自然須疏肝理氣、健脾和胃和溫通經絡止痛了。

藥方:醋柴胡、白芍、鬱金、醋香附、枳殼、薄荷、麩炒白朮、茯苓、丹參、川芎、木香、烏藥、厚朴、蘇梗、法半夏、白豆蔻、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