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們的熱情不可打擊,最終李茂陽把阿麗亞三個求診的粉絲全接診了。

不過也只是接診,他只是保留了接診的影片並做了詳細的診斷記錄,並沒有當場給出治療方桉。

規矩還是一樣的,如果三天內他給不出治療方桉,或者他開出的治療方桉沒有療效,阿麗亞會退回他們的打賞。

三次接診花費了他近兩個小時,阿麗亞回去後,他又花費了一個多小時思考了一下這三個患者的情況。

李燦陽沒有和他討論病情,看完他接診後就又去觀看四斤的直播了。

到晚上十一點,李茂陽還在思考病桉,查詢資料,當然後來主要是針對張雅的病情了。

什麼都有個先來後到,再說今晚他接診的阿麗亞的三個粉絲都是常見病,並不是什麼疑難雜症。

一個是痛風、一個是風溼性關節炎、一個是頑固性孝喘,都很纏手。

只是沒有疑難雜症那樣讓人迷惑。

但是要想精準治療也是頗費腦筋的。

所以李茂陽並沒有在診斷後當場給出治療方桉,他還需要好好查詢相關資料思考一下。

同病不同證(病因病機)導致很多時候需要同病異治,不是說所有同樣的病名就是同一種治法。

尤其在西醫中同樣的病名,在中醫這裡治療起來治法迥異是很普遍的現象。

這是由同樣病名的病人各自病情的病因病機不同造成的,不是像某些人想的那樣是由於中醫人的迂腐或者是故作高深才這樣做。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同種病名的病人病情可能千差萬別,任何追求一刀裁的治療方桉都是在力求簡單化。

這種追求一刀裁的簡單統一化治療思路最後導致的結果,很可能是這個病人被治好了,另一個病人卻被治療得越來越差勁兒!

當然,很多大夫並不會因此而有任何反省,治不好是你病人病得不規範,幹我何事?我反正是按照“正確的”治療方桉走的。

呵呵,勞資呵你一臉臭老痰!

……

十一點半,看完四斤直播的李燦陽來到診室,見李茂陽還在看書和思考病人病情,終於有所觸動:“茂陽,你每晚都這麼刻苦啊?你這都快趕上我們參加考試前的努力了!”

“沒有,遇到病人時多看一下書多思考一下。”李茂陽頭也不抬地簡短道。

“現學現用?急用現抓?”

“……”

李燦陽看看沉默看書的李茂陽,感覺自己這兩天是不是太過放鬆了,就又問道:“我想看看你那個老師父留下的筆記,二爺爺說可能很值得一看的。”

“上香,磕頭,拜師父!”

李茂陽抬起頭來,指著師父的掛像對李燦陽道。

“搞什麼?你不想讓我看就直說!”

李燦陽抬頭看看牆上掛著的鄭大可的掛像道。

這一輩子,他只認爺爺是師父的,別人他可不想拜,包括學校的老師也只是老師,何況一個鄉下的名不見經傳的老中醫。

“上香,磕頭,拜師父!”

李茂陽懶得和李燦陽掰扯,只是簡單重複道。

李燦陽掉頭就要走。

“別怪我不給你說,你這樣沒禮貌,老頭子晚上很可能會找你的,咱們的廁所可在外面,別你一個人上廁所,老頭子突然就出現在你面前!”

“你瞎扯什麼!”李燦陽生氣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