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喬果果進來,診所裡停頓了一會兒對李茂陽開出的藥方的討論後,話題又重新回到是否使用李茂陽開出的藥方的問題上來。

“出了問題誰負責?”

黃元貴沒有再去看藥方,臉色平淡目光也淡淡地問出了這麼一句來。

診所裡頓時一片寂靜。

李茂陽冷冷地看了黃元貴一眼,此時他更明白了一個問題,不是說大城市裡就沒有一個大夫能治療得了特木爾,而是大家都怕承擔責任。

一句“出了問題誰負責”,讓多少大夫小心謹慎,得過且過,萬馬齊喑。

而一旦形成了一個保守用藥的習慣後,沒有幾個人能掙脫保守用藥的桎梏來大膽用藥。

這也是中藥見效普遍不如西藥快的一個重要原因,西藥一片小小的藥片看似藥量小,可它卻是從多少原始藥材中提煉出來的,實際上它的藥量大得很!

“那治不好齊大叔,讓他的生命活力一天天迅速地走向枯萎,這個責任又該由誰來承擔?”李茂陽冷笑著反問黃元貴道。

黃元貴目光躲閃了一下,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在平時,他可以輕鬆地說這個病就得慢慢調理慢慢治療,可是如今有韓媽被迅速治好的案例擺著,他這話卻說不出來了。

“何況,我開的藥方並沒有一味藥超出《藥典》的用量,你要讓我承擔什麼責任?”李茂陽又對黃元貴說道,然後他轉向了畢力格,“齊大哥,這兩天因為韓大媽的鼓勵,齊大叔戰勝病魔的信心大增,這正是加大治療力度的最佳時機,錯過這個時機,以後用藥的療效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有道是,氣可鼓不可洩,你還是要儘快做出決定來。”

畢力格猶豫了一會兒道:“李大夫,可不可以稍微減少一下黃芪的用量?”

“不行!”李茂陽斷然道,“還是那句話,要把100斤重的東西提上房頂,你用99斤的力氣也白費啊,所以藥必須用足量才能起到作用的。”

其實沒有系統的背書,他也不知道這個黃芪的準確用量應該是多少,但他估計目前這樣的藥量最起碼是出不了問題的,所以那就只能多不能少的。

“你給韓媽的藥量也這麼大嗎?”畢力格問道。

“剛開始給韓媽的藥量用得稍微少點兒,但目前齊大叔的承受力要比韓大媽當初稍微強些,所以必須要比韓大媽的治療力度大些。”李茂陽道。

見畢力格還在猶豫,李茂陽道:“這樣吧,我建議你徵求一下齊大叔的意見,看他怎麼說。”

“這不行,這是加大病人的心理負擔!”黃元貴在一邊道。

“那這樣,齊大哥,我建議你們還是再找個大夫?”李茂陽坐回椅子上道。

當初是你死乞白賴要來的,來了這兒又這不行那不行的,各種懷疑和不信任,那誰能給你治得了這病你找誰去。

大醫精誠,可大醫也不會給各種懷疑自己的病人治病的。

“不是,李大夫,我們不是懷疑你,我們只是不習慣這麼大劑量的用藥。”畢力格趕緊道。

李茂陽沒有說話。

黃元貴見畢力格給他投來一道目光,又看了看藥方道:“這藥方對腎的補益力度不大啊。”

“目前齊大叔體內各種瘀堵,補腎的藥太多能補得進去?補不進去,補腎藥太多反而容易造成新的瘀堵,有害無益。目前齊大叔這種情況,還是主要以通為補的好,等齊大叔體內氣血開始充分地流通起來,那時再加大補腎的力度也不晚。”李茂陽淡淡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