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做這個手術,需要進口支架,急診科沒有這方面的存貨。

最後還是陳斌扛著老臉,去血管外科調來了支架和相關的應用材料。

林易做這個手術,易如反掌。

這個手術,需要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室進行。

無影燈下,病人已經全身麻醉,仰臥,留置導尿管。

林易是主操作手,陳斌當他的副手,周朝在一旁準備相關材料。

常規消毒左上肢和雙側腹股溝區面板,鋪無菌巾。

之所以消毒雙側腹股溝,是以防肱動脈穿刺失敗,換成股動脈穿刺。

所以,要提前消好毒。

林易以Seldinger技術,穿刺左肱動脈,置入5F造影導管,至左鎖骨下動脈開口,行主動脈造影,來判別夾層真假腔。

看著林易準確無誤的穿刺,以及嫻熟無比的動作,陳斌一顆懸著的心,算是放了下來。

林易的手法經驗,實在是太專業了。

陳斌一眼就看出來,林易在血管介入方面,絕對也是個高手。

震驚的同時,實在想不通林易年紀輕輕,怎麼會做這麼多的手術!

實在是太出乎人的意料了!

一旁的周朝也是鬆了口氣。

他知道,病人的這個手術,應該是沒有問題了。

林易在全神貫注地做著手術這個手術。

畢竟是四級手術,容不得一點馬虎。

林易先在監視屏上,標記左鎖骨下動脈開口、夾層內膜破口。

測量兩者間距離、瘤體近端正常主動脈最大直徑。

瘤體最大直徑和擴張段主動脈長度,並與術前螺旋CT結果對照。

選用適當口徑和長度的移植物。

選擇無明顯狹窄、扭曲且夾層未累及的一側骼動脈。

在股根部作小切口,遊離股總動脈約3cm。

&ng/kg靜脈注射。

股動脈橫切開約1/2周徑,Telent導管沿導絲,經股動脈匯入降主動脈。

林易一絲不苟地操作著手術,作為副手的陳斌越看越震驚。

他雖然沒有做過血管介入手術,但是在學術交流的時候,他看過血管科主任做手術的錄相。

相比之下,他感覺林易的操作手法,比主任的還要嫻熟,還要高超。

周朝也是能看出,林易的操作手法非一般人能比。

而林易則專心做著手術,心無旁騖。

當移植物上緣,與左鎖骨下動脈開口下沿重疊時,需控制性降壓。

固定內鞘管,緩慢退出外鞘管,記憶合金支架自動張開。

近端固定於夾層內膜破口以下,並以球囊擴張使,支架固定妥帖。

如果移植物近端或遠端存在內漏,可再次置入另一移植物,連線於原移植物近端或遠端,封閉內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