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頂級軍事家(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索比亞這邊的局勢,正是方興未艾,這得益於格萊林特早早的用武力征服了這裡,然後,他一面拉攏本地土著,一面佈下絕對的軍事力量,剛柔並濟, 將自己的意志有效的貫徹了下去、推廣了開來。有鑑於此,在他丟擲數篇論述,引導了整個殖民區的混亂之後,這裡比南大陸絕大部分中型、大型城市都要穩定,正是蓬勃發展的大好時機。
不過格萊林特卻有些無饜了。
“以往我不在這裡主持大局的時候,阿里斯特他們無論軍事、還是在非凡力量,都是守成有餘, 進取不足。
“但現在南大陸局勢越發混亂,我的非凡能力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是不是可以開拓一下疆土了呢?”
他打的是這個主意。
單靠索比亞這個彈丸之地,想建國稱帝,雖然倒也沒誰不準,不過儀式是給自己準備的,這樣簡陋的儀式,對於成神來說根本毫無意義。
心有所想,事有所為。
三天後,剛好是索比亞的常務會議。
索比亞的常務會議是月常,即每月一次,定在上旬末。軍政兩班人馬,只要任了官職,不論大小, 都必須參與——當然,這是因為格萊林特目前盤子還小,所以才能事無鉅細,以後肯定是要精簡的。
整個索比亞市,大抵也是東南西北四區,再加上中心區域。
前市長文森佐·圖雷、或者說索比亞的歷任市長,都將市政廳設在了中央潘克拉斯廣場北面的埃爾梅達宮……格萊林不是虛榮之輩,他接任索比亞市長一職之後,也沒有另起爐灶、再興土木,而是蕭規曹隨、因襲舊制,仍然將埃爾梅達宮作為了自己處理事務、召集會議的地方。
另提一句,索比亞的官邸,就是潘克拉斯廣場東面的溫布林東宮,那裡如今已經成了“艾倫·比伯”的私人行宮。不過,雖然又是“官邸”、又是“行宮”的,聽起來很是唬人,但實際上溫布林東宮的條件遠不如格萊林特皇后區的豪邸,唯一的長處只是佔地面積要大很多。
埃爾梅達宮,頂層大會議室。
主位的高背椅上,格萊林特正身端坐。
他的左手邊,依次是索比亞駐軍總將、“前罪營”營長阿里斯特,以及四位連長,莎夏、安潔莉娜、巴茲爾、烏里,這是格萊林特的核心人馬,後面還有一些新召集的一些軍事人才;他的右手邊, 首先是市長首席秘書, 文森佐·圖雷的兒子摩丹·圖雷、阿瓦波娃等革新派骨幹。
至於阿芙拉,她並沒有領任軍職,但有格萊林特特許的“協同令”,可以在必要的時候獲知部分軍情,協同其兄長阿里斯特行動。與之相對的還有文森佐,格萊林特褫奪了他“市長”的位置之後,倒也沒有讓他在家頤養天年,而是特許了他閱讀、參與各項各類政務,以此給兒子摩丹提建議的權力。
左武右文,格萊林特的班底已然是勉強搭建起來了。
商討處理完了常規事務,格萊林特准備宣佈散會的時候,特意多了一句:
“阿里斯特、莎夏……文森特父子、阿瓦波娃……這些人留下,其他人散會。”
他留下的都是索比亞市的核心人員,總共還不到十人。
雖然看起來仍舊還有些稚嫩,可獨攬軍權日久、代理軍務眾多,阿里斯特現在成熟了許多,他和妹妹阿芙拉,是整個索比亞里僅有知道格萊林特真實身份的人。
“先生,你是有什麼其他吩咐嗎?”
他這一問,其他人也紛紛把目光投向了“艾倫·比伯”。
格萊林特沉吟片刻,拿出了自己提前準備好的說辭:
“不瞞你們說,相比起幾個月之前,我的非凡能力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而且我現在已經可以常駐索比亞,或者至少能派一位聖者級戰力常駐……
“另一方面,之前的兩個月裡,索比亞上下一心,各方面發展都相當理想,軍隊也有了一定的擴編。
“因此我已經有了進一步擴張的想法。”
所謂的“上下一心”是比較好聽的說法,真實情況其實是索比亞已經成了他的一言堂。
不過格萊林特絕對不是狂妄自大的人,他其實很能接受別人的意見,也很明白團隊智慧的重要性。而且作為領導者,“兼聽則明”這個基本道理他也是熟稔於心的。
“不過,索比亞不是我一個人的索比亞,而是我們大家的索比亞,而且我一個人的智慧也有限……所以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呢?”
這話一出,阿里斯特等人全都面面相覷了起來。
說實在的,他們其實已經習慣了格萊林特一言而決的處事方式,現在格萊林特一改作風,就重大決策讓他們發表意見,當然就讓他們有些不習慣。過往的經驗無不告訴他們,比伯閣下是一位毋庸置疑的智者,他的決策,是絕對正確,絕對有益於索比亞發展的……甚至哪怕他們一時還看不太明白的東西,時間也會證明其英明。
這樣的發展,其實是格萊林特既高興、又不太滿意的。
沒錯,在這一點上他自我矛盾了。
“黑皇帝”的成神儀式裡,有一條要素是“將自己的名字和‘皇帝’這個稱號聯絡起來。”在格萊林特看來,簡單的“稱帝”,或許只是對這條要求最膚淺理解,它的真正含義應該是:“對自己的王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擁有絕對的掌控力。”
一言以蔽之,就是獨裁,或者說“擁有獨裁的能力”(但未必踐行)。
所以這是格萊林特高興的地方……至於他不太滿意的地方在於,他必定是做不到萬事都親力親為的,他需要自己的手下有一定智慧進行判斷、有一定能力處理問題、有一定魄力做出決斷。
會議廳內沉默半響,烏里忍不住搶先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這是好事啊!我覺得可行!”
他的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