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西北角,獅子山下。

此處佔地寬廣,一望無垠只見三面高聳的應天府城牆。雖是應天府內卻毫無半分市井之景,取而代之的則是高揚的塵土,堅實龜裂的遍野黃土。

一座座營帳拔地而起,一匹匹戰馬馳騁嘶鳴。將士們在校場中赤裸著上身,展示著遒勁的肌肉,奮力揚飛汗珠,揮舞著槍棒,發出的喊殺聲喧天而動!

此處乃應天府西北城的軍營駐地,此地北倚金川門,神策門,西靠滾滾長江的儀鳳門,乃是京師大營與精銳們操練之所。

太祖朱元璋修建應天府之初,一改歷代京師駐軍之慣例。將本駐紮在京師附近的精銳軍隊悉數移入城中,軍民同城,劃區而治。

雖在城中卻單獨劃出了一大片區域作為軍管,閒雜人等是絕無可能進入此地。

這金川門作為三門之中,則是正面面對著京師大營。當初李景隆等人迎奉朱棣入京,便是大開此門從容而入。金川門的開啟,也代表了駐京大營的態度,宣告了建文皇帝的覆亡。

造反起家的朱棣,對於金川門的重要性尤為重視。還未及稱帝,便將金川門指揮權分予了靖難諸公侯分管。

以左都督,淇國公丘福為左副將軍轄西大營,右都督,同安侯火真佐之。又以左都督,陽武侯薛祿為右副將軍轄東大營,再以右都督,保定侯孟善佐之。

而在這些公侯之上又單獨以自己次子,漢王朱高煦為掌軍大將軍,統領左右副將軍,直轄京營中各級都督,都指揮使。

此時的獅子山下校場中,十餘個軍中好手,手持著五色長棒侍立。其間一個粗髯赤膊壯漢,年約二十三四,身長八尺。

其人龍精虎猛,周身數處瘡疤,正扎著硬馬步,雙拳緊握端於腰側,屏氣怒喝道:「且放馬來,誰若是不使勁兒,可別怪本王拿他點天燈!」

那十幾個士卒見狀,絲毫不敢怠慢,縱身高高躍起,持著大棒便狠狠地砸在那人腰背之上!

「噼啪!」只聽幾聲大響,只見大棒落在那壯漢身上,悉數斷裂飛濺!

「再來!」那人意猶未盡,虎軀陡轉,悍然厲聲喝道!

剩下幾個軍士持著棒又打向他的雙腳,棍落之處皆是應聲而斷,可這壯漢的馬步卻穩如泰山,紋絲不動!

那壯漢雙目炯炯,神采飛揚地看著領頭一人,那人持棍會意,長嘯一聲,翻身一記力劈華山直直砸向那壯漢天靈蓋!

四周軍士,官員都驚出一身冷汗,可那壯漢卻渾然不懼,兀自凝氣運勁,硬生生以頭頂猛迎來棍!

「啪!」

只見那軍士手中實木長棍斷為兩截飛出,那壯漢卻毫髮無損!

「喝!」

那壯漢頂斷長棍,騰身一閃,移身至一塊丈餘大小的磨盤旁,沉聲一喝竟然單臂舉起了這數百斤的磨盤!

「好!!」

身旁的軍官與士卒們無不喝彩,深感其人天生神力!

那壯漢正自得意,暢然狂笑道:「放那畜生過來!!」

他一聲令下,無人敢忤逆,身後一個雁翎罩甲軍官一揮手,十幾個士卒便「嘿咻嘿咻」地推著一架鐵籠子,中有一頭髮狂的野牛而來。

那野牛遒健無比,雙目通紅,躁動無比,死命地衝撞這鐵籠,發出巨響!

「來!」

只見鐵籠輕啟,那頭野牛如脫韁野馬,將籠門猛地撞開砸向一旁,直直衝向那壯漢!

那野牛來勢極快,旁人紛紛躲避,唯有那壯漢站如勁松,落步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