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錦衣衛的小心思(第1/2頁)
章節報錯
眾人看去,只見大批行都司的披甲軍士入內,在鄧李二人眼神下,包元乾心領神會丟下飯桶,趕忙與弟弟將二人推入中堂躲避。
包元乾只見中間走入一個紫袍官服,約莫二十五六的年輕官員,而他身邊竟然是兩個老熟人!
一個應浩,一個寇石城,兩人身著粗布短衣,倒是與這錦衣華服的年輕人格格不入。
衙門裡的人稀里嘩啦地跪倒一地,聽候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那紫袍官員一展手中的‘謄黃’,“昔我皇父太祖高皇帝....朕乃整師入京,秋毫無犯,諸王大臣謂朕太祖之嫡,應天順人,天位不可以久虛,神器不可以無主....已於六月十七日即皇帝位,大禮既成,所有合行庶政,並宜兼舉。”
“今年仍以洪武三十五年為紀,其改明年為永樂元年....建文舊政一律廢止,建文任命之偽官奸小已昭示其榜,按名捉拿,即刻檻送京師,不得有誤!洪武三十五年六月十七,欽此!”
這聖旨極長,包元乾貼耳在牆上偷聽著,心道這姚任二人千算萬算,卻沒算到皇帝換人了,如今大寶易主,他們這一切的努力倒像是垂死掙扎般,被歷史的車輪碾成粉末,倒是讓人既好笑又可悲。
那紫袍官員最後一句說完,一揮手道:“拿人!”
只見行都司軍士齊刷刷動手,摁住了還未起身的姚聽宣與任文增二人,二人大驚失色,大喊冤屈,並控訴著鄧李二人的罪行,可是他們是朱棣列名的奸小,他們說的話又有誰在意呢?軍士幾下便將二人摘去官帽五花大綁押走。
只是一旁的寇石城與應浩二人早就在打探此事,如今聽來倒是聽者有心,仔細打量了四周卻未發現姚聽宣嘴裡的那個北元公主。
李承恩上前對那紫袍官員道:“竇大人莫急...”說罷又細說了一番,那竇大人點點頭,又招呼軍士將鼻青臉腫的飯桶和與之合謀的石秀一併帶走。
“竇大人一路勞頓,我且引你去官驛。”李承恩招呼著行都司一行人,陪同而去。
人去茶涼,方才還擁擠一堂的衛指揮衙門,如今卻也所剩無幾。
鄧平虜見應浩與寇石城一動不動,不打算走的樣子。
輕嘆一聲,方才還慶幸這薩仁雅失而復得,卻沒想到這聖旨來的突然,剛尋到薩仁雅這聖旨便緊隨其後。
這寇石二人以布衣身份隨著這官員而來,看來錦衣衛是被即刻啟用了,如今他們才是高高在上,天子耳目的上差。
“兩位錦衣衛上差,若是有話且至中堂去,待李同知迴轉,我們再行商議。”
二人見他說的有理,便由衙門裡的人引至中堂,而包元乾幾人早便被帶到了衙門內院裡安置了。
今晚的劇變,誰也別想好好的睡個踏實覺。
三人在中堂熬到後半夜,那李承恩才風塵僕僕地回來。
李承恩一入門,看到應石二人正在其中,看了一眼鄧平虜的眼神,心思一轉便已然明白其義。
“哎呀...二位上差,失禮失禮。”他給二人摻茶賠罪,如今新天子登基,錦衣衛重獲新生,他們二人豈能得罪。
寇石城單刀直入道:“二位大人,這為何要私藏這北元公主,秘而不報?”
李承恩二人尷尬地停住,他們也沒想到這事兒這麼湊巧,能讓這打探多日的二人碰巧從方才姚聽宣大喊中知曉了其中一二。
這事在他們手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若是較真,他們一通知自己的上頭,恐怕這危害不比姚聽宣等人小。
本想否認,可是這紙是包不住火的,今晚這麼大動靜,又有瓦剌人參與,方才衙門裡那般多人又見到了這薩仁雅。
如今雖然沒了文官,瞞瞞遠在數百里之外的上官倒還綽綽有餘,若是瞞這兩個紮根肅州衛許久的錦衣衛根本不可能了。
可若是交代了,這錦衣衛為了爭功把這功勞搶走,當做自己的投名狀,那自己二人豈不竹籃打水一場空?
二人哀嘆造化弄人,這姚聽宣這幾個心腹大患剛除掉,還沒來得及慶幸多久,這錦衣衛又找上門來。
見兩人為難,苦瓜臉模樣,寇石城知道這二人有事且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