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揚不怕笑話,堅持給每家送十五斤年糕,和五斤麻餈。

沒想到的是,根據最初的反饋,大家紛紛表示好吃。

臘月廿六。

郎所長帶著賈南塘還有於鑫,挨家挨戶的檢查安全和消防。

賈南塘是這條衚衕的負責人,於鑫是這個月這條衚衕的值班員。

三人在陳揚家裡外轉了一遍,站在院子,一齊稱讚陳揚送的年糕和麻餈,贊得彷彿是山珍海味一般。

陳揚得意,衝著二妹和三妹道:“怎麼樣?怎麼樣?你們服不服?”

三妹問道:“大哥,咱家的年糕和麻餈到底為什麼好吃?”

陳揚問二妹,“你也不知道?”

二妹道:“我承認好吃,但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好吃。”

郎所長道:“小陳,你快說,就不要賣關子了。”

“這第一,現在市面上賣的年糕,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都是機器做的。機器糕壓得太實,嚼起來費勁,而最主要的問題是吃著不香。”

“而那些手工年糕,也比不上咱們家的年糕。因為他們做得太馬虎,該有的工序都被省掉了。放在搗臼裡搗的時候,也不認真,不願下力氣搗。”

“咱們家的年糕,在蒸籠裡炊年糕粉的時候,要不斷的往裡新增冷水。這是最大的竅門,也是最簡單的辦法。大家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而咱們的爺爺卻能做到。”

“這第二,是因為做年糕的米不一樣。現在市面上的大部分年糕,是用新粳米做的。而且貪圖利益,還會加入價格低廉的早稻米。這樣的年糕,吃起來就沒了那個香味。”

“咱們家的年糕,用的是老粳米,也就是俗稱的農墾米。農墾稻是晩稻的一種,產量不高,所以成本比較高。而且咱們爺爺做年糕,從來不摻次米和雜米,做出來的年糕就是一個香。”

“至於咱們家的麻餈,也是一個道理。麻餈的主要成分就是糯米,但街上賣的麻餈,糯米頂多佔百分之五十。而咱們爺爺做的年糕,糯米的成分都會保持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陳揚總結道:“說句實在話吧。不是咱們家的年糕和麻餈多麼的好吃,是因為別人的年糕和麻餈不好吃了,才顯得咱們家的年糕和麻餈是多麼的好吃。”

這話才算實事求是。

賈南塘道:“小陳,說一個正事,也是大事。”

陳揚問道:“過年能有什麼大事正事?不就是吃喝玩樂麼。”

“咱們這條衚衕,六十多戶人家,有一個多年不變的老傳統。春節期間,要舉行一次聯歡會,時間定在大年初一。”

陳揚點點頭,“入鄉隨俗。大家都參與,我家肯定不會缺席。”

於鑫道:“參加聯歡會的人家,要麼出一個節目,要麼貢獻點土特產。”

陳揚笑著問,“我們家能出什麼?節目還是免了吧。只是這米酒和年糕還有麻餈,算不算是土特產呢?”

郎所長笑道:“要的就是你家的米酒和年糕麻餈。”

郎所長的家也在這條衚衕,有資格發表意見。

於鑫補棄道:“小陳,你家是新加入的。所以除了貢獻土特產,還得出一個節目。”

陳揚為難了,“我們家的人,都沒有文藝細胞,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什麼都不會啊。”

郎所長幫陳揚出主意,“你有特長啊,小陳。你會武術,隨便耍幾套,都比他們的唱歌跳舞精彩一百倍。”

陳揚點點頭,“也只好這樣了。”

賈南塘提醒道:“小陳,記住時間,大年初一上午九點開始,下午五點結束。”

陳揚問道:“諸位,在什麼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