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榮告訴陳揚,他已有初步設想,準備投資衡峰綜合市場。

他認為,隨著衡峰民營經濟的發展,綜合市場作為商品的載體,它將前途無量。

王光榮給出不少資料,其中兩個,就是衡峰鄉及其周圍鄉鎮的民營企業數量,和個體戶的數量。

前者為兩百多,後者更多達兩千。

這兩個資料讓王光榮吃驚。

也正因為這兩個資料,讓王光榮決定投資衡峰綜合市場。

英雄所見略同,王光榮的判斷,正與陳揚不謀而合。

陳揚決定與王光榮合夥。

王光榮求之不得。

有了陳揚的參與,王光榮很快就有了實質性的行動。

王光榮第二次來到衡峰街,與李春陽和馬玉堂再次見面。

經過多次談判,雙方達成了初步的協議。

一百個攤位,三十年使用期限,每個攤位三千塊,相當於一年一百塊。

這在現在算是白菜價,但在當時,這已經是天價了。

過了兩天,陳揚與王光榮在路橋街見面,具體地點就在王光榮的公司。

王光榮又註冊了一家公司,這家新公司,名叫“飛揚投資有限公司”。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叫陳飛揚。

陳飛揚,是陳揚的另一個名字。

投資衡峰綜合市場,收購一百個攤位,將以飛揚投資有限公司的名義進行。

與此同時,陳揚原來在路橋街投資的五十個商鋪,以及王光榮自己的三十個商鋪,也轉到這家飛揚投資有限公司。

飛揚投資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是陳飛揚,總經理還是王光榮。

牌子就掛在王光榮的公司。

王光榮的公司,合夥人有八個。

王光榮曾邀請陳揚加入,卻被陳揚拒絕,理由是合夥人太多。

所以陳揚才另起爐灶,而王光榮也有意,二人一拍即合,才有了這家新公司。

名義上,陳揚佔公司百分之八十的股份,王光榮只佔百分之二十。

就這樣,陳揚和王光榮合作,拿下了衡峰綜合市場的一百個攤位。

五十個攤位,三十年期限,十五萬塊錢,這是陳揚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投資。

陳揚這是瞞天過海,瞞過了衡峰那邊,瞞過了李春陽和馬玉堂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