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揚兌現承諾,帶著陳紅玲乘火車回家。

陳紅玲心情很好,除了病癒,主要是陳揚的假髮套買得好。

一百五十塊的假髮套,在當時已是天價。

上海師傅的手工水平堪稱一絕。

陳揚拿著陳紅玲的照片,要求人家按陳紅玲的髮型,進行修改加工。

共修改加工過三次,才獲得陳紅玲的透過。一百五十塊裡,其中五十塊是修改加工費。

陳紅玲戴上假髮套,不細看的話,絕對看不出她戴著假髮套。

出門時還是二月的冬天,回家時已是四月的春天。

乘火車到省城,兩人索性住下來,把省城遊了個遍。

陳揚還買了個照相機,在省城五天,給陳紅玲拍了幾百張照片。

離開省城,繼續乘火車到nb市,在nb市也住了兩天,也遊覽了不少地方,也拍了很多照片。

nb市在天州地區的北邊,兩地相連,僅通公路,兩人坐長途汽車回家。

下了長途汽車,從長途汽車站出去,邊上就是河埠碼頭,正好搭上回家的班船。

大包小包,整整六個,都裝得滿滿當當的,裝滿了送給雙方家人的禮物。

這哪裡是看病回來的,簡直是衣錦還鄉。

兩家人除了長輩,全體出動迎接陳紅玲。

上岸後,陳揚和陳紅玲各回各家。

六個包,陳揚拿了兩個交給二弟,這兩包裡的東西,是送給自家人的。

吃晩飯時,三妹三弟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全家人都在,除了在縣一中讀書的二妹。

爺爺奶奶和母親也都挺高興的樣子。

雖然不太情願,但陳揚這樣做了,三位長輩也就都接受了現實。

陳揚作為長子長孫,又有條件娶個好媳婦,作為病人的陳紅玲,確實配不上陳揚。

吃好晩飯,放下碗快,陳揚問道:“現在,你們還有誰反對我和紅玲的事的嗎?”

沒人回答。

但大妹二弟三妹三弟四個,都看著爺爺奶奶和母親竊笑。

母親急忙表態,“揚,我可沒反對。”

奶奶說,“我也沒反對啊。”

爺爺說,“誰反對了?誰反對了?”

陳揚嚴肅的說,“僅僅不反對還不夠,還要支援堅決支援。我已經想好了,你們要是不支援,我就離家出走,帶著紅玲到上海去,再也不回來了。”

全家人都一陣沉默。

二弟道:“表決表決,堅決支援的都請舉手。”

全家人爭先恐後的舉手,包括陳揚自己。

大妹道:“全體透過。從此以後,紅玲姐就是咱們家的人了。”

思想工作,軟硬兼施,方得圓滿。

二弟多嘴,也是好奇,“大哥,紅玲姐治病花了多少錢?”

陳揚兩眼一翻,狠瞪二弟,“我花你的錢了?”

二弟急忙搖手,“我多嘴,我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