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仁軍看到陳揚皺眉頭,急忙問道:“怎麼,這有什麼不好嗎?”

陳揚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先想了想。

“軍子,你說與別的村比較,咱們村好在什麼地方?”

陳仁軍是搞宣傳的,又是陳家村人,對陳家村的情況當然瞭解。

“用一句通俗的話說,陳家村之所以好,好就好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事做。”

“有大概的統計數字嗎?”

“有啊。一百零七戶搞長途販銷,七十九戶在周邊集市擺攤,六十五個手藝人,四十四個種糧大戶,四十三個養殖戶,十七家個體戶。此外,還有六十二人在建築工程隊幹活,四十一人在外面做臨時工。總之,幾乎家家都有活幹,家家都有錢賺。”

“我再問你,為什麼搞得這麼活躍呢?”

“這還用說麼,黨的政策好唄。”

陳揚又問,“這是前提,大前提。那麼,在同樣的大前提下,咱位隔壁的王家村為什麼不行呢?”

王家村與陳家村也是一河之隔,全村約一千人口,規模相當於陳家村的一半。

直到現在,王家村除了種田,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家庭有經濟活動。

陳仁軍最知道,以前陳家村有人出門行乞,現在早已沒了。

而王家村,至今還有至少四十戶人家,還時不時的出門行乞。

有人評價,兩村比較,陳家村起碼已把王家村甩在身後五年。

陳仁軍像是在自言自語,“是啊。咱們陳家村行,為什麼王家村就不行呢?”

陳揚笑道:“問誰哪?你是公社幹部,你問你自己啊。”

陳仁軍笑了笑,“是咱們陳家村人思想解放得快?”

“我呸。”

“要麼就是咱們陳家村人比較有經濟頭腦?”

“我再呸。”

“要麼就是……哎,我說不上來了。揚,還是你來說吧。”

陳揚說,“咱們村的人,以做小生意為主。之所以做得這麼紅火,是因為大家都有點本錢。軍子你想想,大家的本錢是怎麼來的?”

“怎麼來的?”

“你想想,怎麼來的?”

陳仁軍忽地明白過來,“你是說,你是說是因為有你和童老貴。是你們提供的資金,大家才有本錢,才能把小生意做起來,也才能把小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陳揚繼續提醒,“你仔細想想,找找實際例子,事實是不是這樣?”

陳仁軍認真的想了想,“揚哥,你說的是事實。一二百塊錢,不可能搞長途販銷。至少四五百塊,才能做長途販銷。而我知道,那些做長途販銷的人,其中的兩三百塊本錢,就是你或童老貴借給他們的。”

“所以,你們總結經驗的時候,會不會把這個情況總結出來?”

“肯定的啊。讓我總結經驗,我也會把這個總結出來。”

陳揚指了指自己,苦笑著說,“這麼一來,我和童老貴放高利貸的事,不也被總結出來了麼。”

陳仁軍愣住了,“對,對啊。”

“那這個還叫先進經驗嗎?”

“這個,這個也算先進經驗吧。”

“然後呢?然後我和童老貴的麻煩就來了。”

陳仁軍曾的起身,“揚哥,對不起。你說的這個情況,我要馬上向新書記彙報。”

陳仁軍匆匆走了。

不僅僅陳揚想得這麼遠。

就連童老貴也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