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一日。

中央批轉《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即《1982年中央一號檔案》。

《紀要》指出:

“目前,全國農村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產隊,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額計酬,專業承包聯產計酬,聯產到勞,包產到戶、到組,包乾到戶、到組等,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反映了億萬農民要求按照中國農村的實際狀況來發展社會主義農業的強烈願望。”

“不論採取什麼形式,只要群眾不要求改變,就不要變動。各級黨的領導應向幹部和群眾說明,我國農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集體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公有制是長期不變的,集體經濟要建立生產責任制也是長期不變的。”

一月二日早上。

爺爺抱著陳揚送給他的收音機,蹲在院子一角,一邊曬著太陽,一邊聽收音機。

昨晚的《新聞聯播》,爺爺已聽到了中央一號檔案,把爺爺激動得半宿睡不著。

爺爺對陳揚說,政策不會變,農村有希望了。

陳揚端著一碗稀飯,走過來,在爺爺身邊蹲下,“爺爺,別聽了,收音機頻道太多,我也找不到,你更不可能找到。”

“我想多聽幾遍。”

“你看電視去。上午九點半鐘,電視臺開播,第一個節目,就是昨晩的《新聞聯播》重播。”

“臭小子,你早說嘛。噢對了,報紙呢?報告什麼時候有?”

“昨天的新聞,省報今天轉載。今天的省報,今天下午送到縣裡。明天,才會報今天的省報送到大家的手裡。”

“太慢,太慢。揚,你反映反映,報紙的速度,比你奶奶縫衣服還要慢。”

陳揚忍俊不禁。

忽然,爺爺說,“揚,咱家的四畝承包田,能不能從陳東南那裡收回來?”

“收回來幹嘛?”

“咱家自己種唄。”

陳揚說,“爺爺,我現在做生意,不會再回頭去種田。老三你是知道的,那就不是幹農活的料。我把承包田收回來,誰去種啊。”

“我,我種。”

陳揚看了看爺爺,“爺爺,你老了。儘管你是勞動模範,但你得服老。”

爺爺直著脖子嚷嚷,“老什麼老,我老嗎?我哪老了?”

“你就是老了。”

“楊,我想種田。”

“不行。”

“種三五年,我就種三五年。”

陳揚呼呼的吃光碗裡的稀飯,一邊起身,一邊撂下狠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