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點多。

河頭灣裡,停泊著一大一小兩條船。

小的是陳揚的漁船,大的是生產隊那條水泥船。

一槳一杆,插在水中,固定了兩條船。

船槳和撐篙上,各掛著一盞馬燈。

不省油,馬燈撥得瓦亮瓦亮的。

烤魚烤蝦,米酒佳釀,都是香噴噴的。

陳揚與一幫發小,大吃大喝,氾濫放浪,肆意妄為。

酒喝到深處,發小們東倒西歪,陳揚卻感慨萬千,越喝越清醒。

發小們與自己一樣,也都長大了,要各奔東西了。

童小龍職務繁多,忙得不亦樂乎,拖拉機手、民兵巡邏隊員、記工員、管水員、小隊會計,忙得都不用去生產隊幹活了。

陳仁軍當了公社通訊員,每天騎著半新半舊的二八大槓腳踏車,成了一個上班族。

蔡曉暉當了村小學的民辦老師,雖然幹得不怎麼樣,但既然幹上了,是不會輕易被拿掉的。

童二子有了物件,有事沒事的就往物件家跑。物件家的副業是編蓑衣的,童二子就跟著未來的老丈人學編蓑衣。

陳福明向來膽小,特別怕他爸。他爸是個實在人,除了在生產隊幹活,就是在家養豬養雞養鴨,還有那一兩分自留地。陳福明亦步亦趨,不敢幹別的事。

童小平初中畢業,有理想也敢於追求理想,他的理想是從軍。他離年滿十八還差兩個月,正好能趕上國慶節後的徵兵。

蔡朝陽重操舊業,又開始掃煤渣了。

當初陳揚掃煤渣,陳家村有五六十戶人家跟著幹,蔡朝陽就是其中之一。

後來因為乾的人太多,利潤幾乎為零,陳揚轉行,大部分人也跟著歇息。

蔡朝陽也收了手,但他精明,也善於變通。現在掃煤渣的人少了,利潤回來了,他便殺了個回馬槍。

陳揚知道,蔡朝陽有生意頭腦,有時候比他還要厲害。

蔡朝陽還有一個優點,也是陳揚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