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朱允熥的陶淵明時間(第1/4頁)
章節報錯
太子爺就是大明洪武之後最完美的接替人選。
這一點,早在很多年前,就成了朝堂之共識。
皇太孫雖然年輕,且行事跳脫,性子剛烈,讓人有些難以接受。但沒人能否認,洪武新政乃是他一手推上臺面的。
國家越來越好,開疆拓土萬里,百姓安居樂業,這是一份天大的功勞,更是一個沒人敢設想過的功德。
在很多人看來,即便現在的皇太孫並不是一個完美的為君者,但只要繼續歷練幾十年,等太子爺將大明交到他手上,那時候想來也足夠沉穩了。
而且,皇太孫也有些無數人的支援。
自從軍功爵制度的確立,大都督府幾乎就已經死心塌地的追隨太孫了。
這個時候,這對天家父子貌似起了衝突,大明朝局又該如何變化?
若是衝突加劇,這應天城又是否會成為是非之地。
到時候大都督府一怒之下……
不敢想!
不敢想!
一時間,即便已經是臨近年關,卻有許多商賈擔心局勢惡化,而放棄賺錢的機會,帶著貨物錢財逃離應天。
試圖避免可能發生的衝突,波及到自家。
不經意間。
應天城出現了這幾年裡,少見的寂靜。
而在朝堂之上,則是人人沉默。
在事情沒有明朗之前,這些為官多年的人不會輕易表態。
對於大多數官員來說,只要這件事情沒有被擺在朝堂上議論,那他們大可繼續裝作不知道。
什麼天家矛盾?
什麼皇位爭奪?
跟他們沒關係。
明哲保身,才是要領!
只是朝堂上的變化也確實出現了。
皇帝真的不再顯露人前,大臣們只知道每日都會有太醫院的新老院使接替入宮看護。
至於皇帝的聖體,現在到底如何,宮外沒人知道。
上一回皇帝悄悄溜出應天,太子雖然沒有殺人,但皇宮大內卻也被整頓肅清了一番。
科道言官們提過幾次,希望皇帝的聖體情況能與朝堂官員知曉,最不濟也要讓內閣大臣們入宮面見皇帝陛下。
這是歷朝歷代的官員們都會做的事情。
哪怕眼下主持國家的是皇帝認可的太子。
不過言官們的提議被否決了,並且得到了一份訓斥,禁止他們打探皇家內情。
然後太子又當眾將內閣首輔任亨泰訓斥了幾句。
大抵的意思就是內閣領導朝堂文武,他這個首輔沒有做好管理工作,不好好幹活儘想著窺探皇家。
這樣是很不好的。
任亨泰當眾承認工作有誤,這事才算是揭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