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這是聖賢說的話(第1/4頁)
章節報錯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原人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是以山川大河為界限的。
這一段時間,可以用萬年來計量。
也代表著中原人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中原人先是從黃河流域發展壯大,繼而在整個中原地區發展出了輝煌的時代。然後中原人發現,這個世界其實更大。
於是。
戰爭便爆發了。
隨著一輪輪的戰爭,一個個王朝的建立和覆滅,週而復始的王朝交替。
終於。
中原人認為,自己已經佔據了整個世界。
因為在中原的東邊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在南邊是能吞噬大軍的叢林瘴氣和高不可攀的高原,西邊黃沙遍地,北方遊牧世仇長存。
於是,中原人便覺得自己已經佔據了整個世界,在中原之外就都是蠻夷之地,不值一提,更不值得犧牲中原人的性命去爭奪。
這樣的狀態在中原人心中存在了很久。
一直到數百年前的盛唐開始,才漸漸在中原人心中有所改變。
中原人開始知道了外面的世界,還擁有著更多的可能。
只是,因為種種原因使中原人放棄了繼續對外開拓。
事實上,在漫長的歲月裡,中原人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始終都是處於所有人類群體的最前沿。
因為內部的原因,加之外部的困難,才讓中原王朝的統治者們選擇遺忘對外面世界的認識。
而今不一樣了。
大明有著遠超過往任何一個王朝的實力,有著更加統一的決心,有著任何一個時代的雄心壯志。
即使是此刻聚集在文淵閣裡的內閣大臣們,也不知道。
他們即將補全這個世界最後一塊空白的版圖。
但他們卻聽明白了年輕的皇太孫在這個帝國權力中心發出的那段可以稱之為演說的內容,到底表明了什麼。
大明已經開始向著所有人宣告。
這個世界將完全屬於大明。
所有的無主之地,皆屬於大明之疆土。所有已經有人類居住的土地,其文化必然落後於中原文化,而中原人自當以王道前去教化他們。
至於以中原文化取代其他文化。
這樣的旁枝末節,在讓這個世界百姓共同走向更文明相比,算不得什麼。
任亨泰雖然有些不太喜歡國家窮兵黷武,可是這幾年發生的事情,國家發起的幾場大規模軍事行動,卻無一不在對天下人大聲的說明著,國家對外的戰爭是會為國家帶來巨大好處的。
而這樣的好處,也會經過朝廷政策,傳播給每一個國家內部的百姓。
所以面對此刻朱允熥發出的宣告,任亨泰這位首輔大臣選擇了沉默。
自己或許更應該在往後著重帝國民眾的思想教育問題了。
在國家開始走上一條千古以來前所未有的道路當下,任亨泰深深的以為,自己應該將餘生的政治目標轉變為提高整體國民素質上去。
他默默的看了解縉一眼。
既然皇太孫這個時候已經亮明瞭心意。
那麼內閣今天就必然要給出一個回應,不論是贊同還是反對,亦或是日後再議,總得要有個說法。
解縉還沒有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