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走了。

除了給朱允熥和朱棡留下一個小趴菜的印象,便是將張志遠小殺神的名聲傳揚的更遠了一些。

望著燕王大軍遠去的影子,朱允熥默默收回視線。

在他身邊的朱棡,側目看了一眼。

低聲道:“你四叔的性子,看似豪放,卻是我們兄弟幾個裡面心思最多,想的也是最多的。”

“四叔可為國之砥柱。”

朱允熥默默的念道了一聲。

朱棡則是忽然笑了一下,歪頭道:“其實有樁事情,你大概還不曾知曉。”

他的臉上有些猶豫,只是慢慢堅定起來。

朱允熥則是保持安靜,等待著這位老三叔的解釋。

朱棡臉上帶著一抹笑容:“其實上一回,老爺子叫我們都回應天,我們心裡原本是以為老爺子要為了你而削藩。

當時我們也都想過,若是老爺子當真如此,我們也就做個閒散王爺罷了,還能少些煩惱。

只是不曾想,回去了只是喝醉了一場,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當時我們就知道,將來你是能容得下我們這些當叔叔的。

所以,這也是為何你四叔這一次會不顧朝廷規矩,帶兵前來的緣故。”

朱棡說的很緩慢,幾度觀察朱允熥臉上的神色反應。

皇家無私情,自古便是多猜忌。

朱允熥卻是搖了搖頭:“侄兒知道。”

“你知道?”朱棡的臉上先是疑惑,隨後慢慢釋然,點頭道:“以你的聰慧,知道也是情理之中。只是今天也就算是藉著這個機會,三叔也與你說句話。”

朱允熥轉過身,正對著朱棡,臉色鄭重。

“三叔請說。”

“若是以後,假如有一日,你覺得我們這些當叔叔的,已經不能用了,你就直說,你的這些叔叔們都是知曉道理的,到時候給我們在應天起幾間屋子,有幾畝田地,過著祖輩的日子也不是不行。”

朱允熥有些意外。

很顯然,沒有想到老三叔朱棡會這麼直截了當的,就將這番話給說出來了。

而不是像老四叔朱棣那樣,還得要換個角度去暗示。

他笑著搖搖頭:“三叔多慮了。”

朱棡卻是臉色認真:“不是你三叔多慮,而是國家不能出亂子。若我們會引起亂子,你就得要以國家為重,無論家人親情,你可知曉否?”

朱允熥沉默了。

到目前,老朱家這幫王叔給他的感受,都不算差的。

便是如眼前這位三王叔,即便當初有過不少不法之事,可如今也是能說出要與太原城同在的。

那位剛剛離去的四王叔朱棣,雖說按照原本的歷史走向,該是上演一場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可如今也是敢於冒著風險,親自領兵前來為自己助陣。

大明朝當真需要削藩嗎?

朱允熥的心中是肯定的,但如何削卻是個需要深思的問題。

畢竟,自家人辦事更放心,這句話放在什麼時候,都是真實有效的。

肉爛了,也得要爛在一個鍋裡,這句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猶豫再三,朱允熥終於是緩緩出聲:“前唐宗親五代而至,三叔以為如何?宗親子弟,當習文弄武,報效國家。”

李唐時,為了管控李氏宗親,皇家制度之中就有皇帝之子為親王,五代之後除了一個皇家血脈的身份,便不再享有任何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