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終究是走了。

在一個無人關注的清晨,騎著一匹馬,帶上了他所要的一把刀,一壺酒。

除此之外,軍中武庫文書,還為他準備了一張弓、一把弩、一杆槍,合共六十支弓箭、六十發弩箭。

所幸朱允炆騎的馬很是神駿威武,再加上這些裝備,戰馬跑起來也不覺疲憊。

因為太原城的叛亂,太原城外的官道上都鮮有人跡。

朱允炆便是在這樣一個雪後正午,披著陽光走在往北的官道上。

沒有人送他,也沒有人阻攔。

只是在太原城城北鎮遠門城門樓上。

正有幾人靜靜的站在城牆跺後面,默默的注視著城外官道上那一騎一人。

朱允熥換了一身衣裳,靛青色的曳撒外披著一件純黑的大氅,他的雙手抱著一隻手暖爐,在幾人的簇擁下,目光平靜的注視著遠行北上的朱允炆。

晉王朱棡則是皺著眉頭。

他不太同意讓朱允炆獨自一人北上出關,去那茫茫草原之上尋找劉宗聖等人。

且不說那草原之大,何處能尋到仇人。

便是朱允炆一個人,若是遇到劉宗聖等人,他又如何報仇。

高仰止眼裡卻是有些敬佩。

原本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炆廢人沒有因為那沒了的孩子,而對太孫產生怨恨,沒有在如此風雨之時,給宗室再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便是最好的結果了。

高仰止注視著已經到了官道盡頭,漸行漸遠的朱允熥的背影。

他低聲吟唱著,神色肅穆。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通政使司年輕的知事官王信陵,歪頭側目看著同樣年輕卻已身居內閣的學長。

高仰止側目看了過來,臉上露出笑容:“若是他能安然返回中原,我大明無上榮光之上又將會再添一份姿色。”

王信陵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中原從來就不缺英雄佳話,豪情壯舉。

朱允炆以一人之力,獨自出關尋仇。

不論結果如何,只要他能回來,就會成為整個天下的英雄。

朱允熥則是輕嘆了一聲,握著手暖爐轉動手臂。

候在一旁的錦衣衛百戶官張輝,便立馬躬身上前,小心的接過皇太孫遞過來的暖爐。

鎮撫孫成和暗衛田麥,因為未能在太原城堵住劉宗聖等一干白蓮教反賊,現在也同樣在往邊關趕去。

太孫的教令是不容更改的。

沒有找到這些反賊之前,他二人大抵是真的不可能再回到太孫身邊。

也正是因此,張輝便暫時得了在朱允熥身邊做事的機會。

送出了暖爐,朱允熥輕嘆道:“孤卻只希望他能不走。”

“殿下仁慈,只是如今這般,卻也是最好的結果了。”

高仰止低聲安慰著。

朱允熥笑了笑:“孤又何嘗不知,只是……”

他少見的有了些優柔寡斷的表現。

朱棡則是冷喝一聲,抬手拍在朱允熥的肩膀上,瞪眼道:“這是炆哥兒自己的選擇。且說眼下,太原城和山西道還有諸多事情需要你去主持操辦的,切不可再此彷徨太甚。”

朱允熥點點頭,看向高仰止:“各處現今可都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