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儒家心學聖人(第1/3頁)
章節報錯
翰林院作為朝廷最是清貴的衙門,除了一息息的低沉讀書聲和書卷翻動聲,便再無其他的動靜。
入到衙門裡,頭前便是一尊至聖先師的凋塑。
耳朵很大,兩顆智慧牙卻又顯得很是可愛。
慈祥的讓如今的門徒們,都忘記了他當初的初衷是什麼。
在凋像的後面,是一株粗壯的常青蒼松,似龍虎之形,蒼勁有力,古樸的為庭院遮蔽出一片陰涼。
聽說,這顆蒼松並不是一早就栽種在這裡的。
元人從來就沒有真正的認同過中原儒家思想,這顆蒼松還是當時只是吳王的朱元章入主應天的時候,尋遍江南之地,才尋到的一株最是繁茂的蒼松,而後好了老大的錢糧才將其移栽到了此處。
只是一棵樹,所帶來的政治效應卻是空前強大的。
似乎就是隨著這顆蒼松進入應天城,江南的民心開始發生了轉變,江南士林開始輸送更多的讀書人進入應天城。
最後望了一眼立在孔聖人凋像後面的蒼松,朱允熥覺得如果有可能的話,只要大明的社稷需要,老爺子也定然會毫不留情的,將這顆蒼松連根拔起,焚燬於火海之中。
越往翰林院內部走去。
周圍身穿青袍的翰林們就愈發的多起來,人人手上都拿著書卷,或是嘴角帶著墨色。
一間間敞開的班房之中,更是匯聚了無數忙碌的身影。
國朝要修書,要為前朝修史,這一樣樣的工作都是在翰林院中進行的。
翰林院的官員們見到皇太孫到來,雖然有些不解,卻都是儀態到位的站在原地躬身施禮。
少頃。
朱允熥就在翰林院衙門最後面的一座大院子裡,尋到了如今的文華殿行走、翰林學士解縉的身影。
只見整個院子裡,凡是陽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都曬滿了外頭難以尋得的古籍孤本,經史子集,四書五經。
除了解縉之外,還有不少人不時的輕手輕腳,穿搜在這滿地書堆中間,將那些曬過的書頁輕輕的翻動過來,將未曾曬過的書頁暴露在陽光下。
“臣等參見太孫。”
“參見皇太孫。”
有人發現了朱允熥的到來,立馬躬身施禮,口中輕出恭敬。
朱允熥揮揮手,看向還看得痴迷的解縉。
示意眾人不要驚動,繼續各自忙事,他自己便走到了解縉的身後。
伸頭打眼一看。
竟然是《象山先生全集》!
朱允熥目光微動,不想這解大紳竟然會看此書如此的著迷。
象山先生,也就是南宋時的儒學大家、心學發揚者陸九淵。
心學肇始孟子,興於程顥。而陸九淵則是將心學進一步發揚光大,成為一門在兩宋時期,與朱子理學分庭抗衡的儒學門派。
如果說後世的王陽明能被成為儒家心學的集大成者,可堪儒家最後一位聖人之稱。則一切,都是在以陸九淵為代表的心學前輩們的基礎之上,整理而出的。
周圍幾名翰林院曬書官員,瞧出太孫今日是特地來找解大紳的,幾人對視一眼,默默的招招手,小心翼翼的壓著腳步退出了此間庭院。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