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沒人水群。

而是那張截圖的資訊量太大。

圖片裡出現的東西不多,《說了再見》、《楓》,還有陳舒雯專輯主打曲《不甜》的評論次數。

路揚寫出的那兩首歌,在短短兩天的時間內,任意一首歌的評論區都有五千多條評論。

這是爆火的徵兆,要知道,現在的各大音樂平臺,評論數量最多的一首歌,也不到十萬。

可現在呢?

兩天,五千多條!

以後會發展成什麼樣子,鬼知道!

【這是人能達成的成績?】過了很久,群聊裡終於有資訊發出。

下一刻,就是形成佇列的【流批】。

很多人當場起立了。

評論次數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歌曲的火爆程度,雖然他們也知道之前顧清寒微博評論區的營銷,可沒想到能夠輻射到音樂平臺。

這種感同身受的短篇故事,簡直是傷感情歌的加分項,使得歌曲更容易共鳴。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

大家想起群聊剛才的討論內容。

【一開始就寫出兩首火歌的路揚是天才,這個策劃者也是天才!】

【葉寧的金身,可能還真被路揚和營銷策劃人破了。】

【你說得沒錯,她不敢再刷了。】

【這金身必破!】

群聊裡。

沒有人再糾結輸贏,所有人在這一刻達成共識——葉寧輸了。

還是很徹底的那種。

反觀陳舒雯主打曲的評論區,評論次數只有一千來個,大部分都是捧場,表現普普通通。

葉寧能刷銷量,能買媒體,但廣大網友可不是傻子,她堵不住他們的嘴。

如果銷量最高的專輯,評論次數遠遠達不到同期歌曲的一半,是會讓人笑掉大牙的。

只能收手。

【葉寧成為碧海股東之後,這是第一次輸吧?】

【本來挺有實力的一個小姑娘,把歌壇搞得烏煙瘴氣,好好的歌不唱,為了名頭非要跟周秋月打擂臺,還寫歌?搞笑!】

群聊裡,無數人大感暢快。

.

此時此刻,湖州的顧家傢俱城裡,迎來了兩個帶著墨鏡的中年夫婦。

“我們沒必要戴墨鏡吧......”路爸還在抱怨。

他們也看到了網上鋪天蓋地的訊息,並沒有第一時間給路揚打電話,反倒是路媽當場把他拽進傢俱城。

“不帶?”路媽反問,“誰知道會不會在裡面碰到熟人。”

“那也沒必要往傢俱城跑啊。”

“新聞你看了吧?”路媽問,“路揚沒打電話,但那臭小子明顯是見過小顧爸爸,既然見過對方家長,那小顧來我們家也不會太遠。”

“有理。”路爸點頭。

“既然不遠,那以後小顧來到我們家裡,發現傢俱不對勁怎麼辦?”

路媽又說,“我們不是嫌貧愛富,也不是討好親家,兩個孩子以後怎麼樣,管不到,但我們絕對不能為他們的分手因素。”

“有理。”路爸還是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