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顯然是個極其正常的感謝,作為老藝術家的裴斯和時茂並非是那種需要蹭熱度的明星,他們是藝術家而並非偶像,雖然這時在名聲上,路揚的名字要比他們兩個更響亮,可論尊重,大家還是更敬佩這些默默苦練的老一輩。

明星靠咖位衡算先後輩,可藝術家不是。

顧清寒極其羨慕地看著微博,毫無疑問,她覺得這兩人的感謝要比網友的誇讚更具重量,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這樣的感謝,當然,那些逢場作戲的商業互吹除外。

只是,如時茂裴斯這樣的人,很少網友會去關注。

沒流量,不營銷,也沒有所謂的鐵粉,大家只有在想起小品的時候才會想起這兩人。

他們的微博已經發布幾分鐘了,並沒有太多的點贊和評論,畢竟他們的粉絲年紀.也不在這個平臺活絡。

“今年的小品很棒!/大拇指”

“期待裴老師和時老師明年的作品!”

“這個編劇很棒,今天的小品讓我全家都笑了!”

“.”

帶著點歲月象徵的表情和文字,側寫著評論者的年紀,因為年齡差異的問題,大多數人對於路揚是誰還是沒有太大的印象。

再正常不過的事兒,顧清寒又切換到其他的地兒,雖然小品是路揚寫的,誇讚也是給他的,可她還是想看。

顧清寒也說不清這算是什麼心態,大概

是成為夫妻之後的共榮辱吧。

熱點話題上還真有討論小品的詞條,這個春晚上討論聲最多的專案,依舊是討論聲一片,顧清寒點進去,點贊最多的一條跟《主角與配角》無關,而是抨擊。

抨擊前一個小品的粗製濫造和不走心,只玩尬的。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一年一度的春節,一年看一次的春晚,每年這個時候我都對小品節目殘存最後的希望,可每次到最後都讓我失望落空,今年的《過年的煩惱》真是讓我尬掉一地的雞皮疙瘩,吵吵鬧鬧的樣子像是菜市場吵架,沒個主線也沒個主題,最後的感言更是讓我猝不及防,感覺就像是一個大媽在市場裡跟菜販砍價還價,然後畫面一轉,又變成了她闔家團圓共享晚宴的畫面,太突兀!”

還真是貼切的形容,顧清寒回想起那個小品的樣子,她當然知道那小品的初心是想讓知道結婚的美好,可那幾位演出來的情況,堪比災難現場。

不讓人恐婚就不錯了。

而且顧清寒注意到了那博主的最後一句話——“今年的小品我是不敢看了,作為一個大齡單身青年,接下來的小品主題我都猜出來了:催婚、生娃,一切都是方向正確,可我只想開開心心過個好年,年就是要笑著過的。”

她看了一眼釋出時間:二十分鐘前。

顧清寒算了算,那會《主角與配角》的小品應該還沒上演,且先出來的話題,本就有足夠的時間引起別人的討論。

這大概是這條微博討論聲較高的原因吧。

但,評論區裡點贊最多的那條,居然與《主角與配角》有關。

“博主看了《主角與配角》嗎?我感覺這是今年春晚最好的小品節目了,跟這些年的小品完全不是一個路子,沒有高大上的主題,很通俗易懂的情節,最主要的是,看這小品的時候,我是笑著看的。”

接下來的評論也大差不差,很多連關注都沒點上的路人網友在那條微博的下面給博主安利《主角與配角》,像是小孩子在分享自己發現的新玩具,似乎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要看過一遍。

那些評論無疑是後來釋出的,是《主角與配角》結束之後才出來的,很難想象一部小品能獲得這樣的口碑,這無疑不意味著路揚的作品受到了無數人的喜愛。

顧清寒倒是把評論看得津津有味,比看著自己的微博評論區更有意思,雖然誇的不是她,可路揚是她老公,誇路揚和誇她沒什麼區別。

於是她把評論區翻了又翻,從最新的一條翻到最古老的一條,抨擊其他小品的有,誇讚《主角與配角》的也有,有了對比,才讓人認為這小品是真不錯啊。

“你在看什麼呢?”路揚突然問。

從飯桌離開後,顧清寒就一直在看手機,眼睛都快投到螢幕上了,而且時不時微笑,如果不是長得好看,其實有點嚇人的。

“看小品評論啊。”顧清寒淡淡地說,她把手機放到路揚面前,“一堆人說著以後的小品有望了,其實春晚是知道大家喜歡什麼的,可能今年的小品只是個實驗,以後還要回歸老路。”

路揚瞥了手機一眼,確實,一堆預測帝在揣測春晚節目組的安排,他們總認為以後的小品會變成最開始的樣子,那個能帶給人快樂的樣子。

如果真的能這樣,那自己這個文抄.算不算做出了正面意義?

路揚抬頭看向天花板,心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