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機動步兵(第1/3頁)
章節報錯
大麥哲倫星系。
阿爾法恆星系。
經過一年多,共計167次臨床試驗後,第一代基因強化藥劑正式進入到了小規模量產環節。
不過,由於目前量產成本太高,暫時無法進行全民推廣,只能優先分配給科學家、以及艦隊中的機甲兵。
分配給科學家,是為了讓他有更充沛的精力,以及更長的壽命。
而分配給機甲兵,則是為了讓他們身體素質能有一個大幅提高,可以更好駕馭機甲。
尤其是改良後的突襲者機甲。
不過,即便是這兩部分人群滿足後,也會是優先艦隊。
至於其他人,就只有等製造技術更成熟,可以大規模量產了再說。
當然了,上述的只是常規分配方式,實際上目前產出的部分中,有大約一成的量,被秘密用做了艦隊指揮部的一個絕密計劃中。
兩年多下來,雖然反抗軍攻打過無數的星球,甚至就救回了近千億的人類。
但同樣的,在這個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
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
星球鎮壓作戰!
目前,反抗軍進行星球鎮壓作戰的話,基本用的就是先透過軌道精確打擊,清除地表大部分的對空武器,然後由機甲部隊以及星際陸戰兵實施軌道空降,最終完成整個星球的鎮壓。
而問題就處在最後的那部分上。
畢竟,反抗軍攻打的那些星球,都有大量人類奴隸存在,幾乎每一次的鎮壓過程中,都會出現敵方挾持人類,將其作為人質負隅頑抗的情況。
碰到這種情況,機甲雖然強大,但卻完全無法派上用處。
至於星際陸戰兵的話,反抗軍的數量太少了。
畢竟手中就那麼點軍隊,誰會用這有限的資源,去組建龐大的陸戰部隊?
所以,整個反抗軍,星際陸戰兵也只有不到十萬之數。
那麼,這就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數量少,單兵武器沒有優勢,再加上原本人類在各文明中,不管力量還是速度都屬於偏弱的一類。
這就讓陸戰兵作戰時極為吃虧。
一般情況下,因為有著機甲協同作戰,這個問題還不是太明顯。
但要碰上了挾持人類,並且躲在建築內頑抗的敵人,往往都要付出不小代價,才能得以解決。
所以,為了解決這一狀況。
一個名為機動步兵的絕密計劃,被催生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