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已經披上布甲,成了一名普通計程車卒。

張飛見著劉備越想越發的氣憤。

“大哥,那袁紹實在不識抬舉,大哥可是皇室後裔,怎麼能屈居於士卒。”

張飛一直為這件事耿耿於懷,這劉備沒有投奔袁紹之前,好歹還是一個縣尉。

到這袁紹帳下,卻變成一個小兵,這讓張飛原本火爆的脾氣,就已經壓抑不住了。

更何況,作為一名士卒的食糧更是清湯寡水,想想前幾日,三人還是坐在一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因此,張飛心生了退意。

“三弟,不可胡說。”

劉備雖然嘴上這樣說,但是心裡卻是十分苦悶。

這袁紹聽說自己,自報家門皇室後裔,雖然自己沒有戰果,但是也不真至於只給一個小小計程車卒吧。

哪怕給上一個曲長,一個屯長,此行三人也可以有個建功立業的機會。

但是,現在建功立業的機會就十分的渺茫了,只能是見機行事了。

“三弟,大哥素以仁德著稱,又以古代聖人的準則要求自己,哪怕那袁紹當真給大哥封賞大官做,大哥也不會接受的。”

關羽看事情要相對透徹一些,而且後世的水淹七軍,就是關羽一手謀劃的,因此他的大局觀,自然也不會太差。

“知我者二弟也。”

劉備對著關羽看了看,說來這劉備也算是真的仁德之人。

後世很多人對於劉備的仁德都持有懷疑的觀點,但是韓式卻認為劉備十分的仁德。

因為,研究三國這個話題,自然就繞不開研究劉備,曹操,孫權三人的生平事蹟,和人物性格要進行研究。

自然繞不開劉備的事蹟,就拿他就任平安縣縣尉和平原縣令的時的事情來說。

公元184年,年僅23歲的劉備因鎮壓黃巾軍有功而被封為安喜縣縣尉,這是他冒著生命危險、憑藉戰功得到的官職。

然而不久,從中山郡調任了一位督郵來到安喜縣肆意妄為。這名督郵本是被安排來視察工作的,然而劉備親往求見,卻吃了閉門羹。

大怒之下,劉備直接闖入督郵的住處,用繩子將其束縛起來,打了二百仗。由此可見,劉備絕非唯唯諾諾、阿諛奉承之人,他無懼無畏、快意恩仇的作風,頗具豪俠氣魄。

在接下來幾年的後的時間裡,劉備又擔任了平原縣縣令。

在擔任平原縣令期間,劉備一方面治理縣內事務,一方面積極鞏固工事,對外防禦賊寇。

他在任期間樂善好施,因此深得民心。然而正因如此,劉備得罪了縣內豪族劉平,促使其僱傭刺客前去暗殺他。

當刺客前去劉備府上時,劉備如同往常一樣,以為是前來投奔計程車人,便盛情款待了他。在一番攀談之後,親眼見到劉備為人的刺客竟被其感動,坦白了自己的來意,並棄刀離去。劉備能於亂世之中,以代縣令一職善待百姓,其禮賢下士之姿態以及言語間心繫天下的胸襟氣魄,縱是刺客亦受感化。

如此這般,這劉備是真仁德也好,假仁德也罷。

因為一個人一生都是這般仁德,那便與真的仁德沒有區別了。

“我自然知道大哥仁德,只是我實在氣不過這袁紹的所作所為。”

張飛見兩人這樣說了,也不敢再爭辯什麼了。

“三弟,我等皆是為了匡扶天下社稷,又何必要在意官的大小。”

劉備見張飛被說動了,又繼續勸道。“若是如此,我等大可以留在安喜縣,做這安喜縣的縣尉。”

劉備這樣說也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