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黃巾力士(求追讀求收藏)(第1/2頁)
章節報錯
宛城議事廳。
黃巾軍將領注視著韓忠,等待韓忠的號令。
“軍師步幸,幼子韓式,門客尉遲恭,聽令!!!”
韓忠思忖了片刻,釋出了號令。
“命你三人,攜三百黃巾力士,出城與漢軍議和。文辭,你率五百士卒,拿下何氏。”
韓忠下了號令,臺下諸將大呼“諾!!!”
半個時辰後,議事廳中,就剩下韓忠韓式父子二人。
韓式在和韓忠寒暄了幾句,也就漫步走了出去。
“真不知,式兒這些年吃了多少苦,才有如此才能。”
韓忠望著韓式纖瘦的身形,心中多了幾分心疼。雖然漢朝自武帝之後,就大開儒學,各地也都有設立儒學學堂,但普通百姓需要讀書,有一份成就,那是十分不易的。
“主公!!!”
尉遲恭是最早從議事廳中出來的,已然在這裡等待韓式半個時辰。
“尉遲恭,隨我去黃巾軍軍營。”
黃巾軍自趙弘兵敗,韓忠接任,一改往日結草為營的習慣,大批僅存的精銳都被韓忠安排在了宛城南北兩城,而那些老弱婦孺,分佈在宛城的各地。
一路上,韓式看著,無論是黃巾軍的老弱婦孺,還是宛城原始的居民,都是蠟黃的臉色。少有炊煙,韓式走向那炊煙,開啟鍋中,定眼一看。
韓式看完,掩面嘆息,快步走向黃巾軍軍營。
兩漢以來,民眾一日兩食,食物多以稻、黍、稷、麥、菽,到了三國時期,民主也更多的食用麵食,麵食的做法十分多樣:用水煮稱為湯餅,用籠蒸稱為蒸餅,用火烤的稱為爐餅。
因此,韓式以為鍋中應是麵食。
可是,鍋中只不過是清湯罷了,翻來翻起,只不過是幾片葵菜。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韓式這一刻,才領悟到這句話的真諦。
韓式試想,如果沒有這場黃巾起義,百姓的生活是否比現在好些。但是,結果斐然。
漢靈帝時期,土地兼併嚴重,無數農民破產,淪為奴隸。如今,雖然這些民眾生活疾苦,但是也算是自由身。
“若是不盡快解決困局,用不了多久,怕是要出現易子而食的局面。”
韓式緩緩撥出一口氣,除了西漢前期有出現易子而食的局面,其他朝代末代,都或多或少出現易子而食的情況。
而一旦出現易子而食,這宛城必然陷入大亂,大亂一起,相信不用朱儁攻城,宛城就破了。
不知過了多久,韓式與尉遲恭到了黃巾軍軍營,入眼的一幕,讓韓式的心更是涼了半截。
近萬黃巾軍,都是面瘦肌黃,骨瘦如柴,雖然有炊煙,也就比剛才韓式在城中看到的好上幾分。
而這近萬黃巾軍的武器,更是讓韓式汗顏,全是一些農具,除了幾個少數的將領手上有幾把佩刀,背上有把弓箭外,也就沒了。
不過,韓式想了想,有這樣的局面也算合理。畢竟,半年前,這些黃巾軍都是種糧的大漢,雖然這半年有攻陷南陽不少城池,但是武器是稀少的,再者接連的敗退,武器的損壞也比較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