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飛在統一北方之後,並沒有立刻選擇統一南方。

這一場大戰歷時一年半,總參與的軍隊超過百萬,波及了整個中原,已經將關中和巴蜀積攢的那點底子打的差不多了。

而中原經過一場大戰也基本被打爛,雖然佔了地盤,但沒法反補不說,在第一波糧食收割之前,還是一個極為沉重的大負擔。

面對中原數百萬流民,餘飛只能暫時按下雄心,將解良的龍泉寶藏盡數取出,派遣宰相馮道親自去南唐商議買糧之事。

馮道也沒有辜負餘飛的期望,面對南唐群臣的刁難,不但維護了大堂的威嚴,還利用口才說服了不少再南唐不太得志的官員幫助,成功的只以高出一倍的價格,從南唐買到了六百多萬擔糧食。

而吳越身為餘飛最忠誠的小弟,也進貢了兩百多萬擔糧食,走漢水運到了襄陽。

有了這八百多萬擔糧食和草原諸多小部落進貢的牛羊,餘飛終於能鬆了一口氣,將這數百萬流民重新招募安排了下來。

整個開極五年,大唐都過的頗為艱難,餘飛也在洛陽行在呆了整整一年,小心的維持著中原的局勢。

時間一晃而過,自打敗了遼國統一北方之後,整個大唐都在努力著發展生產,將戰亂了上百年的中原重新恢復安定。

大唐天極九年,隨著戰火停歇,整個北方在餘飛的治理下重新煥發生機,只是短短的四年時間,整個大唐新生嬰兒便有一千七百多萬,只從這一點便可知道這幾年餘飛治理國家的成果。

而在東南的南唐也不會坐以待斃,在天極六年的時候便攻打南漢,想要先統一南方,即便最後不能得天下,也能與餘飛劃江而治。

只是最後的結果卻有些撈,打了兩年,土地雖然佔了不少,但也將南唐的戰爭潛力消耗殆盡。

在大軍退回金陵之後,南漢的殘餘勢力又起,不到半年便將南唐留在南漢的三萬大軍趕了出來。

而作為劉氏遠親的義軍首領劉松芝,卻沒想聽從手下建議重新稱王,而是以靖海軍節度使的身份向長安臣服,派遣使者帶著人口土地賬冊,前往長安,請求冊封,派遣朝廷官員。

而餘飛什麼也沒有做,便得到了南方大片土地,人口數百萬戶,自然也表現的極為大方,直接封劉松芝為越王,領靖海軍節度使,鎮東將軍,統領三萬靖海軍。

而南唐自然極為憤怒,自己辛苦一場結果什麼也沒得到,讓一直看戲的長安得了這麼一個大便宜,偽帝李昪在金陵氣的吐血,不到兩月便病死了。

餘飛也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情況,在剛剛想要發起統一戰爭的時候,南方便接連出事,連敵方老大都直接死了,難道這便是傳說中的天命所歸?

大唐開極九年十月,剛剛接過皇位的李璟,立刻便自降帝位,只稱國主,遣使者向長安稱臣。

餘飛接見了使者,直接了當的開出了條件,李璟可以封王,家產不動,全家遷往長安居住。

使者自然不敢做主,餘飛開出的條件已經不是臣服,而是投降了,使者只能帶著餘飛的條件回了金陵,李璟自然不會願意,還弄出一場鬧劇,重新稱帝。

而餘飛也從其重新稱帝的表現,知道了答案。

大唐開極十年三月,餘飛以郭威為主帥,率領十萬大軍南下滅偽唐。

而靖海軍節度使劉松芝也同樣得到餘飛的聖旨,以三萬靖海軍為偏師牽制偽唐。

吳越也出兵五萬威脅南唐後方。

李璟面對被圍攻的情況,又有點後悔了,詢問群臣,又想投降了。

此種反覆無常,自然遭到有識之士的強烈反對,第一齣使長安時,直接降了還能得到個好結果,不失世代富貴,如今你如此反覆無常,還重新稱帝,再降還能有什麼好結果?

李璟聽了群臣建議之後,也絕了投降的心思,準備死扛到底,以周瑜後人,周本掛帥。出兵十二萬,加上淮南本身便有了五萬駐軍,對陣郭威的十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