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三章 漢代就有火鍋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翰站在1號主墓旁邊的高層平臺上,主墓墓室看起來就像一個約400平方米的巨坑。
和其它墓葬考古現場不同的是,整個墓坑全部用鋼架固定,很有一副未來世界賽博朋克的派頭。
而這些裝置,其實是有說法的。
按照此次考古的領隊溫遠根的說法,這一方法稱之為鋼網兜護。
這是用於保護墓葬本體、防止出現坍塌對文物和考古人員造成傷害的一種保護措施。
而鋼網兜護,也是江西考古的一項創新舉措,在全國其他考古現場比較少見。
說實話,看到這些密密麻麻的鋼網,支撐住這座墓葬的骨架,確實讓陳翰心裡升起了一股濃濃的安全感。
當然,這次海昏侯墓葬發掘的“科技感”還不止於此。
就在陳翰旁邊不到20米外,有一處活動板房,裡頭放滿了一堆高科技的計算機,並且還有幾條光纜專門拉來了專線。
如果說那些盜墓裡,主角靠著一臺膝上型電腦,就能夠刷刷刷的掃視出墓葬的三維圖,能夠得知墓葬內的結構,精準的位置,已經足夠神乎其神了。
那現實只會更加神奇!
使用在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技術,已經比中的高科技還要甩了好幾條街。
調查和發掘前期,科技考古的工作人員,就打量使用地球物理探測、北斗全球地位系統、電子全站儀佈網測控、全球地理資訊系統紀錄等科技手段。
完全將這座墓的調查資訊三維化、立體化,已經初步建立起了海昏侯國遺址的地理資訊系統。
而且,為了挖掘工作的萬無一失。
每一位需要進入墓葬進行一線考古的考古人員,身上都要攜帶一臺高畫質的微型攝像機,以便紀錄考古發掘的動態全過程。
並且,在主墓室的頂部,還架設了好幾臺高畫質延時攝像機,每五分鐘自動拍攝一次,每天24小時都俯瞰著下面墓室內的情況。
憑藉這些影視資料,在防止團隊出現某些害群之馬,監守自盜的同時,也能夠為未來還原這次海昏侯墓發掘全過程,留下珍貴影片資料。
根據科技考古方面的負責人所說。
陳翰他們這些一線的考古工作者,不管在墓室內出土了啥文物,遠在幾十米外的這群監控人員,第一時間就能夠知道,並且將其準確位置紀錄下來。
嗯,不只是為了防止某些人監守自盜。
主要還是起一個紀錄的作用。
每件文物在哪個位置發現的,墓室內哪些位置放置哪些文物。
別小看這些問題,恰恰這些問題就是關係到還原整個墓葬的葬制、喪葬規格和文化的重要材料證據。
可以說,現在的海昏侯墓既然已經上升到了“國字號”的重要性,那任何一個步驟,都需要在放大鏡下進行。
一點點小小的錯誤,都不允許犯!
這搞得原本心情還算是悠閒的陳翰,都多了幾分緊張感。
在工作的時候,都不好和其他人嘻嘻哈哈的調笑了,只能專心的做手頭上的清理工作。
將墓室入口處的甬道,和甬道左右的車馬庫清理完成後,實際上一線的考古工作者們,就來到了主槨室的面前。
只是,現在顯然不是開主槨室的時候。
在甬道和主槨室之間,還有兩個過道,分別通往墓室南邊的幾個小側室,以及北邊的一個大側室。
隨著清理工作的漸入,大家也很快摸清楚了這幾個側室的用途。
主槨室北、東、西三面按功能區分環繞有迴廊形藏槨,主槨室與藏槨之間闢有寬約0.7米的過道。
而過道南邊為衣笥庫、武庫、文書檔案庫、娛樂用具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