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五章 良渚古國有多牛?(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首都開往浙江的動車上。
處於一等座的包廂內,坐滿了來自社科院考古所的考古專家們。
陳翰與莊雲鵬還有林雅等抽調去三星堆幫忙的人,身影也在其中。
這次陳翰是真的一點休息的機會都沒有。
回首都也就朝九晚五的上了幾天的班,然後就繼續跟著孔建文出差了。
“良渚在物質文化層面最重要的貢獻肯定是玉器!”
坐在最前排的孔建文,正激烈的與李教授討論著。
“良渚玉器的重要性需要放到不同角度來闡釋。”
“從手工業技術上講,良渚玉器,說是史前石製品製作技術所能達到的頂峰毫不為過。”
扶了扶眼鏡,李教授認可的點點頭:“確實,在沒有金屬工具的前提下,遺址群內反山、瑤山出土玉器所達到的技術和藝術的成就,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具有唯一性的。”
談起良渚遺址,或者說良渚古國,良渚文化,那就不得不提他們優秀的玉器製作水平。
良渚是華夏玉文化傳統最重要的源頭之一。
說實在的。
在良渚遺址群沒有被發現之前。
可以說國內任何一個專家學者,都沒人會認為,華夏的玉文化是從長江下游流域發展起來的。
按照以往的出土習慣來看。
不管是秦漢時期,或者戰國、春秋,乃至更早的西周,商朝等年代,玉器大多都是圍繞著中原地區到山東半島等地大量出土。
再考慮到華夏考古研究,一直都認為華夏是發源於黃河流域的文化。
這點像陳翰這個年紀的年輕人,在孩童時期,以及小學初中的時候,接受的教育裡都還是這麼教育的。
“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是黃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然而,到了21世紀之後,隨著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對“中原中心論”造成了極大衝擊!
原來,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不只是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
在三代之前,華夏大地實際上是一種萬邦林立的狀態。
要明白,實際上被推翻的,不是“中原起源論”的說法,並不是說將華夏文明的起源地,從中原地區,改到了江浙地區。
而是整個“單中心起源論”都被推翻了。
原來在三代之前,具體來說是在新石器晚期的時候,華夏是沒有一個強大的文化有中心地位的。
當時的華夏大地,是多元並立的。
北邊有龍山文化,中間有仰韶文化,東邊有大汶口文化,南邊有良渚文化。
這些遍地開花的文化,在不斷的碰撞,交流,融合之後,才誕生了後來燦爛的華夏文明。
“是啊!”
孔建文感慨的點點頭:“華夏新石器時代晚期制玉技術的發達和玉文化的發展在各區域的考古學文化中均有體現,如何透過橫向比較來突出良渚玉器的特殊價值需要重點考慮。”
“從技術層面上,手工業達到的專門化程度,體現在良渚紋飾的統一性、玉器形制的規整性上,這些與同時的紅山文化、後來的後石家河、齊家、陝北等區域文化有所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