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的文字,到底起源於什麼時候?

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甲骨文。

甚至不少專家學者們在宣傳的時候,也都說甲骨文是華夏迄今為止能夠找到的最早的文字。

這個說法不能算錯,但是要有足夠多的前置詞。

甲骨文是目前可以找到的,最早的成體系的成熟華夏文字。

重點是“成體系”和“成熟”。

如果沒有這兩個前置詞的話,其實華夏遠有更早的文字出現。

認同度最高,最被考古界認為是華夏文字起源的,是賈湖遺址出土的賈湖刻符。

賈湖遺址,更為大眾所知道的,是出土的那華夏最早的樂器,一根骨笛。

但是在學術界,實際上賈湖遺址更讓人震撼的,是在遺址中發行的疑似文字的“賈湖刻符”!

賈湖遺址距今約有9000到7500年,是新石器時期晚期的遺址。

要說這裡是個文明,那肯定是算不上的,根據賈湖遺址的考古發現,基本可以確定這是一處上古先民的聚集部落。

賈湖遺址的先民,應該是還沒有發展到“國家”的形態,還沒有建立完整的社會階級制度。

但是,他們已經有原始的“字元”體系了。

1987年,HEN省文物研究所在賈湖遺址中發掘出了甲骨契刻符號。

當時還不能確認為文字,因為專家不知道這是不是有意識刻畫的符號。

賈湖刻符的發現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學術界對此也很關注,聲稱這是中國最早的文字錐形。

賈湖刻符至少有17個,有些認為是21個字,具有多筆組成的結構。

經過碳14檢測,賈湖刻符距今年代有7762(±128),是我國出土的,也是發現的最早的文字元號。

一開始,其實對於這些刻符到底是不是文字,學術界還是很有爭議的。

但是,隨著對這些刻符的深入瞭解,發現刻符的結構和漢字的基本結構相同,與4000年後的商代甲骨文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

比如說“目”字,基本就和甲骨文中的“目”是一樣的。

在賈湖刻符出現之前,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普遍被認為是古埃及紙草文書,它的發現一下子推翻了這個認知。

而且,賈湖刻符也是被發現在遠古時期人類的占卜工具上的,一般是佩戴在身上的事物,它為我國學者探究中國文字的起源提供了參考證據。

或許,華夏文字最早誕生的原因,就是拿來與神靈溝通的。

這一點,不只是華夏,實際上全球的最早文字誕生,多地學者,都認為應該和祭祀神靈有關。

也就是說,文字最早出現的意義,其實不是用作於部落之間的交流。

畢竟人與人的交流有語言可以用。

也不是用於計數,如果只是用於計數的話,完全可以創造出類似“數學符號”的東西來使用。

也就是華夏最早的結繩計數法。

文字真正誕生的意義,實際上是用來和神靈、祖先溝通的。

要和神靈、祖先溝通,那就必須要將想要告知神靈、祖先的事情用“文字”的方法記載下來,然後“祭祀”給祖先看。

不管是古埃及還是兩河文明,最早文字的誕生,都是和祭祀有關。

無獨有偶,華夏的甲骨文,其實際的作用,也是用於祭祀,刻在龜甲上,然後透過特殊的祭祀儀式,也就是“燃燒”的方法,獲得祖先的回應,也就是“龜甲裂開的痕跡”,來進行占卜。

而在賈湖遺址發現的賈湖刻符,實際上也是在遠古人類的占卜工具上的。

這說明,賈湖刻符出現的意義,實際上也是用於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