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考古發掘基地,在遠離城市的廣漢郊區。

廣漢因「廣至漢水」而得名。

在距今4800年左右,古蜀國的先民們就在今廣漢市南興鎮方圓6平方公里的三星堆一帶辛勤勞作、生息、繁衍,創造出早期燦爛的古蜀文化。

專家認為三星堆一帶很可能是早期蜀國的—個重要都邑所在地,極有可能就是「杜宇氏」或「魚鳧氏」的故都,也曾經是古蜀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杜宇和魚鳧並非人名,而是遠古時期氏族部落的姓氏。

這兩個氏族,最早見於記載了蜀國曆代國君故事的,西漢末期的蜀人揚雄所作的《蜀王本紀》。

他在書中記載了杜宇氏是第四個統治蜀地的氏族。

在此之前,經歷了蠶叢、柏灌、魚鳧三個氏族的統治。

在魚鳧氏統治之後,蜀地進入了一段混亂時期,直到若干年後,傳說中的杜宇從天而降,帶領蜀人大力發展農業,改變了人們之前「茹毛飲血」的生活方式。

杜宇深受百姓擁戴,因此順理成章成為了蜀地的新首領,之後又帶領蜀人富民強兵,漸漸建立了第一個封建制國家,在「武王伐紂」戰爭中,蜀***隊是最具戰鬥力的部隊之一,蜀國也成為當時「牧誓八國」之一。

周朝建立後,周王室正式冊封杜宇為蜀王,杜宇將都城遷到郫邑,不久後又自稱望帝。杜宇一生開疆拓土無數,最終將蜀國建立成為西南地區最強大的國家。

而根據三星堆這邊的文化層分佈年代來判斷。

如果這段西漢末期記載的歷史是正確的。

那三星堆文化,應該是蠶叢、柏灌、魚鳧三個氏族統治期的文明。

而廣漢這邊的三星堆遺址,目前出土的祭祀坑,都是商晚期的祭祀坑。

所以大機率也可以認為,現在發掘出來的祭司坑,也許是「杜宇氏」或「魚鳧氏」的都城。

魚鳧氏處於的時間,應該就是商晚期。

而杜宇氏存在的時間,則是周早期,畢竟是跟著武王一起伐過商朝的。

當然,也有可能杜宇氏已經是三星堆文明的後繼者了。

因為目前三星堆文明最晚的遺蹟,也就是商晚期,似乎沒有周初的痕跡。

或許「魚鳧氏」就是三星堆文明最後的部族。

而之後湧現的杜宇氏,是繼承了三星堆文明的。

在杜宇氏之後,繼續繼承了蜀地文化的開明氏,倒是可以確定不屬於三星堆文明。

因為蜀國的最後一個開明王朝,是記錄明確的。

開明十二世被秦國所滅,往前推算的話,蜀國開明王朝的開創時間,應該是東周初期的事了。

也就是春秋時期,最早不超過春秋初期,最晚不超過春秋中期。

目前在學術界的主要爭議點,就是杜宇氏是否和三星堆文明有關聯。

而要確定這一點,就需要找到三星堆遺址的都城區、居民區,最好是找到宮殿,看看裡面有沒有文字留存。

是的。

三星堆遺址雖然在1929年就發現了。

但是至今,這個遺址的都城區,都還沒有開挖。

一百年過去,目前三星堆遺址也只挖了兩個祭祀坑而已。

祭祀坑外面的情況,目前考古學界都還不是特別瞭解。

祭祀坑內的那些青銅器,是怎麼來的。

三星堆文明的冶煉作坊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