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八十章 被玉堆滿的內棺(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這枚韘形佩旁邊,還有一枚被淤泥包裹著的黑色掛墜。
看起來,似乎原本應該是和韘形佩用繩子連在一起的元件。
在提取出韘形佩後,陳翰就將目光放在了這枚黑色掛墜上。
他看得出來,這枚圓形掛墜,應該原本不是黑色的。
只是掛墜上被淤泥厚厚覆蓋了一層而已。
像摳玻璃珠一樣,陳翰將這枚掛載從棺裡摳了出來,然後稍作擦拭,拭去淤泥,本色盡顯。
“漂亮啊!”
“這是一枚水晶掛件啊!”
原來,這黑漆漆的圓形掛件,是一個晶瑩剔透,中孔貫通的水晶掛件!
這個掛件是橢圓形的,差不多有大拇指最上方一截大小,中間被打通了,用來繫繩子。
看起來和現代手串上的橢圓珠子差不多。
但是這枚水晶掛件,非常的漂亮,通體是透明色的,質地有一些琥珀的質感。
對於公元前的時期來說,這樣一枚水晶掛件,可以說是稀世之寶了。
因為這玩意不能人工製作出來,只能在天然的水晶礦中發現。
並且還得是水晶礦中最好的一塊透明礦石,才能拿來做出這樣一枚掛件。
這塊掛墜原本應該是繫於蝶形佩之下,上呼下應,愈顯華貴!
也就是帝王級別的玉佩,才能配得上這樣一塊掛墜了!
“嚯,這是上等的和田羊脂玉啊!”
“乳白色,極品的和田玉料!”
(來不及了,二十分鐘內修改完成。)
現存的道德經,那句“道可道,非常道。”十分的出名。
但是在馬王堆考古發行的帛書和竹書,卻直接顛覆了長期流傳的通行本。
首先,馬王堆《老子》帛書有甲乙兩本,甲本有無篇名已不可知,乙本的文章末尾有“道”的篇名。
“德”是根據“道”而補充,“經”是後世整理者所加,所以“道經”、“德經”的篇名是後人所為,老子著書之初並無《道德經》的書名。
然後,其中,帛書《老子》與通行本《老子》有差異。
通行本第一句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帛書版是“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通行本《道德經》第十九章中的有一句家喻戶曉的話:“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這也被人們視為老子否定儒家仁義的典型結論,但在郭店《道德經》中,這句卻是“絕偽棄慮,民復季子”。
通行本《老子》七十八章,是這樣寫的: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但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中卻是: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也,以其無以易之也。水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聖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詬,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這一段是借水的特性來激勵統治者。
不難看出,老子心中的“柔弱”是充滿了力量且極具生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