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九章 男女合葬墓(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面無字碑,把陳翰給搞無語了。
“啥情況啊這。”
都囔了一聲後,陳翰才將目光下移,看向了凌亂的祭臺。
被盜墓賊光顧過的主墓室,顯然不會整齊有序。
原本祭臺上擺放的祭品是什麼,早就不知道了。
倒是在祭臺上,有很多小玩意。
“銅容器、馬鞍前橋金飾、貼金木板、鎏金銅泡釘箱板、貼金銀漆盤、鐵鏃、水晶、海螺和小型金銀飾件……”
陳翰伸手扒拉掉了祭臺上的土灰之後,就看到了這些散落在祭臺上的東西。
很顯然,這些東西雖然放在祭臺上,但是絕對不會是祭祀的貢品。
誰家祭祀用泡釘箱板、鐵鏃、海螺、金銀飾件來祭祀啊。
在秦漢時期,祭祀用的祭品一般是三牲+金。
這裡的金,並不是金飾品,就是一塊塊簡單又粗暴的金餅,被稱為酎(zhòu)金。
也就是漢代諸侯獻給朝廷供祭祀之用的貢金。
酎是一種自一月至八月分三次追加原料,反覆釀成的優質酒。
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酎酒。
漢文帝時規定,每年八月在首都長安祭高祖廟獻酎飲酎時,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封國人口數獻黃金助祭
也就是《酎金律》的制度。
這個律法,其實不單單是讓諸侯王和列侯獻金祭祖,也是一種有效控制諸侯王和列侯資產的辦法。
不能讓這群貴族手上太有錢。
不然他們太有錢了,中央就要擔心他們私自制造武器,入關幹天子了。
漢武帝就曾經以酎金的純度不足為理由,一口氣罷黜了一百多位列侯的爵位!
這還是一個很好的打擊列侯貴族的藉口!
而漢代之後,用金祭祀的習俗就漸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薄祭。
也就是用一些肉食、水果啥的祭祀一下就行了,沒必要搞貴重物品。
不過不管怎麼祭祀,肯定都不會拿這些首飾、水晶、海螺、乃至鐵鏃的...
很顯然,這些東西應該是原本放在棺槨內,或者主墓室其他位置的。
然後在盜墓賊進入之後,因為這塊祭臺天然就適合放置物品,所以他們在清理和選取要盜取哪些隨葬品的時候,就用祭臺當做桌子了。
一些墓室內,乃至槨室內的東西,被隨意放在了祭臺上,遺留了下來。
這些東西都是些不太值錢的小玩意。
有的是鍍金的盒子,有的是海螺、小首飾之類的,所以才會被放棄,留給了考古工作者們。
不過,也並非祭臺上所有的東西都不是祭品。
陳翰在一個貼金漆盤內,就發現有未炭化的葡萄籽!
這說明,這個貼金漆盤原本就是擺在祭臺上,盛放祭品的。
而祭品正是一串葡萄!
葡萄最早是在西域傳播的,自西漢張騫鑿空西域,引進大宛葡萄品種,中原內地葡萄種植的範圍開始擴大。
到了唐代,葡萄已經成為了一種很常見的水果了,也大量拿來釀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的《涼州詞》裡,就曾經記錄下了葡萄美酒。
而涼州,就是甘肅武威,隔壁就是青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