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五章 盜墓賊的痕跡(第1/2頁)
章節報錯
“找到墓門了?”
一聽說找到墓門了,正在清理東側墓道的社科院考古所等人,全都精神起來了。
這還清理啥墓門啊!
趕緊去湊湊熱鬧啊!
在柯教授的帶領下,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就往墓園內趕。
順著青海考古所下挖出來的通道,大家很快就來到了一面照牆之前。
“照牆”是為介於墓道與墓壙間的多曲牆。
這面牆東高西低,是從墓道兩側的封土圍牆向西圍合墓道、甬道的一道圍牆。
簡單的說,就是一面從墓門左右兩端,衍生出來的牆,緊挨著墓道,作用就是做支撐固定的,估計也有幾分美觀的作用。
而在照牆中間,便是甬道與墓門了。
甬道與墓道相接,是進入主墓室的通道,同樣東高西低。
甬道南北兩壁均為石塊壘砌,與照牆共用,石層間夾有穿木,兩壁有二層臺、三層臺,總高2.26米。
甬道頂部為木石結構,即兩層棚木中間鋪一層碎石層,非常的堅固,不容易塌方。
“這座墓用了很多棚木來做頂啊,這方面其實還是和九層妖塔有些相似的。”陳翰好奇的說道。
所謂棚木,其實就是一根根圓木排成一排搭建起來的“圓木板”,這玩意在中原墓葬中,是較為少見的。
中原的墓葬,要嘛像那種豎坑土穴木,不用木頭來搭棚頂,墓室內的牆壁或許用石頭砌,或許乾脆就保持原本泥土的樣子。
只是在封頂的時候,用一排頂蓋板,將墓室蓋上,然後回填。
要嘛,就是後來更加高階的墓,用石頭或者磚頭搭建,搞得和個地下宮殿一樣。
只有主墓室內,會用柏木來做“黃腸題湊”。
但是黃腸題湊和這種直接用木頭搭棚,做支撐結構的形制是不一樣的。
黃腸題湊更多是起裝飾作用,是在主墓室裡塞滿柏木,將主棺包裹在中央,是一種“顯貴”的葬制,而非搭建墓葬的材料。
而這座墓裡的棚木,大部分都是用來搭建墓穴的。
那些殉牲坑的坑頂,是用棚木搭建的。
這甬道的頂部,也是一層棚木做頂,然後鋪一層碎石,再鋪一層棚木。
這就有“九層妖塔”的感覺了。
九層妖塔,就是用柏木,一層一層搭出來的一個塔,也是用木頭做主要的建造墓葬材料。
只是建在出來的墓葬,有些特別而已。
“看來,吐谷渾人雖然放棄了九層妖塔那種葬制,但是也沒有完全拋棄傳統,在建造墓葬的時候,也會大量使用木頭來做原料。”
柯教授也認同的點了點頭。
“來啦?”青海考古所的副所長李春潮熱情的招呼著他們,往墓門那邊走去。
一邊走,他還一邊介紹道:“墓門位於甬道中部,由緊貼甬道兩壁的門框和板門組成。”
“門框則由南北側兩組東西並列的方木立柱組合而成。”
“簡單的說,這個墓門就是個木板加圓木組成的。”
“而且墓門不大,高度只有一米多,寬度更是隻有七八十厘米吧。”
“就算是一個成年人通行,都很不方便,需要彎腰才能進入。”
“我估計,這個墓門應該是裡面墓室啥的都建好了,棺木都放進去之後,才最後修的。”
“這樣做有一個好處,能防止盜墓賊將墓主人的棺槨啥的盜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