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側室作為陪葬夫人的藏所。

隨葬品的數量和型別,非常之豐富。

包括了銅器、鐵器、陶器、玉石器、金銀器、玻璃器、漆木器、象牙器及其他用具。

其中,因為墓室進水多次浸泡過的原因,漆木器和象牙器朽壞程度很嚴重。

部分陶器破碎,部分銅器也鏽蝕嚴重。

不過其他的大部分陪葬品,儲存情況還是非常不錯的。

清理了兩天之後,一大堆青銅做的日用器,也就是鍋碗瓢盆,筒壺盤杯之類的器物,被大量清理出來,整理歸置。

隨著最容易清理,也是最大型的器物逐一都被清理出來後,東側室內的情況立馬就明朗了不少。

不過也給李教授和陳翰等人,帶來了更多的困擾。

這東側室裡,似乎陪葬了不止一位夫人!

一開始,大家其實是以為東側室只陪葬了一位夫人。

因為這個側室是長方形的,寬度只有一米六多一點,和主墓室差不多。

下意識的,大家就以為東側室也只夠放置一具棺槨。

但是,隨著連續兩枚夫人印出土後,情況立馬不同了。

是,東側室確實不寬,但是夠長啊!

六米多長的側室,完全夠豎著擺放多具棺槨了!

陳翰蹲在東側室內南部,手上正捧著一塊方印端詳。

這塊印是鎏金銅印,印上的鈕是龜紐,***略伸出印臺外,龜背平素無紋,四足,尾巴向左垂,並且腹下是中空的。

這樣中空的設計,適合用來系綬,也就是用絲帶穿過,然後掛在腰間,方便隨身攜帶。

古人向來就有在腰間掛印章的習慣。

畢竟這玩意在古代使用頻率太高了,不管做啥事,基本都要蓋章用印,以證明身份。

而在印面上,則陰刻了四個小篆:“左夫人印。”

“左夫人”,這說明這位夫人應該是排行第二的夫人。

在她之上,應該還有一位“右夫人”。

到底古人以左為尊,還是以右為尊,對普通大眾來說,確實是挺困擾的一個問題。

但是實際上,這個問題的答桉不管是回答左,還是右,都是對的。

因為在古代華夏,是左為尊還是右為尊,要看具體是哪個時代。

在不同的時期和時代,存在著不同的規定。

在周、秦、西漢時期,當時的人是以右為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