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ò)?還是昧?”

“是眜吧?口字裡面是兩橫,不是一橫。”

陳翰與李教授不斷打量著這個封泥,討論著這個字是啥字。

其實沒啥好討論的。

篆書的眜字,和現代漢字的眜字非常像。

最多也就是分辨一下,到底是眜還是昧。

還好,這塊封泥上不只有一個章印,圓形的封泥上,足足印了四個印,都是同一個字。

其中有一個章印,非常的清楚。

“眜?”

&nò,也可以讀miè。

眜,目不明也。——《說文》

目不別五色之章為眜。——《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這個字,在秦漢時期,就是形容“眼睛不明”的意思。

但是又不是指瞎子,是指明明視力正常,但是卻分辨不出顏色的情況。

也就是色盲。

同時,這個字還通假“冒”,有冒險、冒失的意思。

總而言之,這個字的字意,不是啥褒義。

多少都帶有批評的意思。

“為什麼會有這位“眜”的章印?”孔建文同樣皺起眉頭,十分不解。

而這,正是傅譜疑惑的地方。

他聳了聳肩:“這九個封泥裡,2件印有“帝印”二字,五件印有“??(gu)”字,最後兩件則印有這眜字。”

“這??和眜字,都不知何意。”

一聽這話,陳翰與李教授也有點暈了。

??字,非常冷門。

現代詞典都已經沒有收錄這個字了,倒是在康熙字典裡有。

這個詞在清朝時的意思,是某種野草的名稱。

至於在秦漢時期,此字是何意,確實缺乏史料和文字記載,無法得知了。

也是因為這個字只是用來稱呼某種野草的,到了現代根本都用不上了,所以才沒收錄進中文詞典裡。

甚至都沒有改成簡體字。

事實上陳翰與李教授等人,都不認識這個字。

還是傅譜拿著手機給他們看了下康熙字典內的記載,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