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二章 漢武帝這人行,能處,是真滅國啊!(第1/2頁)
章節報錯
為什麼在南越國君趙胡的墓裡會發現鴞型青銅器,這是一個一時半會很難想明白的事情。
實際上廣州考古所的考古研究員們,也沒有在這件事上關注太多。
因為這西耳室裡的隨葬品,真的太多了。
單單是這用來燒烤的器物,就有一套“方形銅烤爐”“鐵叉”“銅染爐”“銅姜礤”“銅勺”等器具,完全是為了燒烤而打造的。
而這套燒烤用具的出土,也讓廣州考古所的研究員們感到奇怪。
一般來說,這種用於廚房的生活用品,或者說廚具,以西漢的墓葬風俗來看,一般都會放置在後藏室。
後藏室一般是用來放置廚具以及烹飪的食物之類,與墓主人日常飲食有關的東西。
當然,這是能夠建得起這麼大規格墓室的人,才能如此細心安排的。
像之前社科院考古所發掘的鳳凰山168號墓,遂先生的各種調味品,廚具啥的,都只能放在棺槨裡。
也就是那個搞出了頭箱、邊箱的“濃縮槨室”。
但是南越王這種諸侯王,而且是在國中僭越稱帝的諸侯王,肯定不能委屈自己,不搞濃縮,直接搞個地宮出來。
如此,這套廚房用具出現在堆滿了禮器、絲綢、燻爐等生活用品的西耳室裡,就有一丟丟奇怪了。
但是同樣,這件事也很快就被廣州考古所的人拋在了腦後。
道理還是那個道理。
西耳室內的隨葬品真的太多了,多到大家根本沒時間去思考這些隨葬品的來源與放在此處的意義。
先將隨葬品都清理出來,之後再慢慢去研究也不遲。
整理出這套燒烤用具後,他們很快就又發現了一個大寶貝。
用銅打造的四連體燻爐!
這種四連體銅燻爐,十分少見,爐體由四個互不連通的小盒組成,可以燃燒四種不同的香料。
而且做工非常複雜。
香爐嘛,蓋子肯定要做鏤空,不然香味怎麼散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香料這種東西,從古至今都是高階奢侈品。
特別是用來燻的薰香。
華夏天然薰香其實並不多,至少在戰漢時期不多,也就傳統的桂香、杜衡、沉香、檀香、麝香這幾種。
而且,華夏薰香文化的發源地,應該是楚國。
因為上述這些香材,大多都是出自嶺南地區的樹種。
甚至很多名貴香材,都要到東南亞才能搞得到。
當年西方人大航海,來到東南亞地區不也是為了香料。
這裡的“香料”,不只是用來吃的調味料,更包括了用於製造香水的各種香材。
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西方人在中世紀以及之後的幾百年裡,都是不愛洗澡的,甚至一生只洗三次。
出生,結婚,死亡。
因為經過了大瘟疫,黑死病的西方,當時覺得身上厚厚一層泥,能阻擋疾病入侵。
也因此,香水、香料在那個年代的西方世界,是非常暢銷的硬通貨。
畢竟就算不洗澡,也沒人希望自己身上一直臭烘烘的。
而西方人當時使用的香水和香料,原材料大部分就是出自東南亞和阿拉伯半島了。
東印度群島,當年可是被稱為“香料群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