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胡,南越武王趙佗之孫,趙仲始之子。

西漢諸侯國南越國第二任君主。

公元前137年,趙佗去世,趙眜繼承王位。公元前122年,趙眜去世,諡號文王。

這位南越國的第二位君主,在史書上,還是留下了不少記載的。

不過,這些記載,和目前墓中發現的“文帝”銘文,有著不小的出入。

《史記》記載,建元六年,閩越國國王鄒郢向南越國發動戰爭,攻打南越國的邊境城鎮。

當時趙佗剛去世不久,趙胡剛登基,南越國內民心不穩定。

面對這場戰爭,趙胡選擇向中央服軟,給漢武帝上書:“南越和閩越都是漢朝藩臣,不得擅自興兵互相攻打。現在閩越擅自發兵進犯臣國,臣不敢擅自發兵抵抗,請天子下詔指示。”

接到上書的漢武帝,非常滿意南越國的乖巧。

然後就派兵救援,漢朝的軍隊還未翻越過五嶺,閩越王鄒郢的弟弟餘善就發動叛變,殺死鄒郢而投降漢朝。

相當於是來了一場武裝遊行,敵人就慫了。

這也可以看得出當時漢武帝時期,西漢的軍事實力有多強大。

閩越慫了之後,面對中央派來的天使,趙胡也慫的特別快,對天使叩頭說道:“天子竟能為臣興兵討伐閩越,臣雖死也無法報答天子的恩德!”

然後就把自己的兒子送到漢武帝身邊當侍衛,一當就是十二年。

總體來看,趙胡時期,是要比趙佗時期更加服於西漢中央的。

趙佗那會,劉邦在的時候,趙佗稱帝,用天子制度。

後來呂后掌權了,趙佗又自去帝號,將天子才能坐的【黃屋左纛(dào)】燒了。

到了文帝登基的時候,趙佗又覺得自己行了,再次上帝號,出行乘坐黃屋左纛,以天子自居。

然後漢文帝派人來和趙佗談了談。

他就又自去帝號。

反正趙佗一生,就是不斷在稱帝,削帝號,又稱帝,又削帝號。

並且他削帝號,也只是做給西漢中央看的。

實際上在南越國裡,他從始至終都自稱是天子,是皇帝。

只是在於西漢官方的交流中,才自稱南越王。

不過沒想到,不只是趙佗是這樣。

趙胡居然也是在南越國裡,關著門來自稱皇帝。

在所有西漢的官方史書中,肯定是不承認南越國有皇帝的,只有臣服西漢的諸侯王。

“文帝九年樂府工造?”

“這是什麼意思?”

“趙胡還沒死的時候,就給自己定下諡號了?”

李教授皺著眉頭,順著陳翰的目光,看向了刻在銅勾鑃上的文字。

“果然,雖然南越國臣服於西漢中央王朝,但是奉行的還是秦國的那套制度啊。”

諡號這玩意,一般都是君王去世後,臣下和新君們,為其議定的。

相當於是給去世的先王蓋棺定論。

這是周禮的制度,從西周開始,直到清朝,基本上都奉行這一套諡號制度。

但是中間,有一個時期不同。

秦始皇一統六國後,正處於人生巔峰期,覺得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然後創造了“皇帝”這一天子獨屬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