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七章 守墓的武士,守門的車伕(第1/3頁)
章節報錯
“儲存情況很不好啊。”
“感覺碰一下就會碎掉的樣子。”
陳翰與李教授,蹲在墓道靠近墓門的位置,都緊鎖著眉頭,看著面前的一個銅鏡。
這面銅鏡被腐蝕殘破的很嚴重,甚至看起來都不像是“銅”,就像是一塊粉末拼成的粘土。
兩人都不敢伸手去碰。
生怕這個銅鏡目前還算穩定的狀態,被打破,一觸即碎。
今天是清理墓道的第三天。
墓道內的填土,基本已經被清理掉了,墓道內的情況也清晰了起來。
已經可以判明,在墓門外,大約四米多長的長方形平底豎坑,有用木頭構築的外藏槨。
只是槨木的儲存情況很不好,全都已經腐朽了。
什麼是外藏槨?
簡單的說,可以理解為陪葬坑。
通常都用來陪葬一些奴僕、下人,庖廚的。
當然,在廢除人殉之後,一般都是用人俑來替代。
而一般西漢早期,如果有設定外藏槨的話,通常都會在墓道、甬道處設定。
意義不言而喻,為墓主人看門。
一開始,大家其實是沒有考慮,南越王會不會搞人殉的問題。
南越國存在的時候,都已經是西漢時期了。
人殉制度早就已經被廢除了。
像之前陳翰他們參與的鳳凰山漢墓群,以及更早期發掘的馬王堆漢墓,都沒有發現過人殉的痕跡。
但是。
當考古人員們,將墓道清理的差不多後,面對著逐漸清晰的墓道情況,漸漸就品出不對勁的地方了。
在墓道起斜處靠近東壁的地方,放置了一組陶器,有小鼎、缽、罐、小盒、三足盒、壺、碗,堆放在一起。
這12件陶器的器體都比較細小而且粗糙,綜合年代來考慮,絕對不是南越王會使用的器物。
更像是平民比較常用的陶器。
而且,在這堆陶器旁邊還有小銅鏡和銅帶鉤。
在帶鉤下疊放的陶罐處,還有一片硃紅色漆皮的遺蹟,看起來非常像是棺漆的殘留。
另外,與這些陶、銅器位置相對的西邊有1對鎏金銅牌飾,位近墓道的西壁處。
帶鉤,是古代人所繫腰帶的掛鉤。
銅牌飾,則是古代人戴在胸前的掛飾。
再考慮到硃紅色漆皮的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