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一章 象崗(第1/2頁)
章節報錯
廣州城古稱番禺,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年代的城市。
由秦漢起至明清2000多年間,這裡一直是華夏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城市。
是華夏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哪怕到了現代21世紀,廣州依舊是華夏的一線大城市,十分發達繁榮。
在廣州城外,有一座越秀山,是廣府最出名的風景名勝之地。
雖然海拔不高,只有70米。
但是作為白雲山的餘脈,從東晉起,越秀就是道教名山,建有道觀三元宮。
宮內有求龍仙井,傳說即晉時鮑姑井。
鮑姑這人,單提起她的名字,很多人都不認識。
但是她的丈夫,卻非常出名,乃是東晉道教理論家、著名煉丹家和醫藥學家葛洪,號抱朴子。
那本道教典籍《抱朴子》,便是他著作的。
全書將神仙道教理論與儒家綱常名教相聯絡,開融合儒、道兩家哲學思想體系之先河。
可以說現在道教能發展的這麼規範,葛洪是出了大力氣的,是現代道教奠基人之一。
而作為葛洪的妻子,這位鮑姑也是傳奇人物。
她善針灸,為世人稱道,死後雖沒有封神,但是卻受人祭拜,香火不衰。
而宋以後,道教益盛,三元宮的宮址擴大,並在山腰另建道觀。
自此,越秀山就成為了道家名山,山上至今仍然有很多道觀,每天上山敬香的香客都絡繹不絕。
而在越秀山最西邊,有一處象崗,雖然是一座並不高大的小山坡,但是形如臥象,一直是古城附近的風景勝地。
最早時它與越秀山連為一體,樹木參天,溪流淙淙,可謂山明水秀。
不過到了明洪武年間,因為城市擴大,象崗被鑿穿,脫離相連的越秀山,開出一條大道,成為新城的北門。
而到了現在,廣州更是再次擴大了數倍,原本屬於老城大門的象崗,已經成為了廣州核心區的一部分。
四周充滿了現代化的建築和大道,再無任何“山清水秀”之說,只是個坐落在市區內,毫不起眼的小山坡了。
不過象崗的地段很好,位處繁鬧地區。
象崗的東西兩邊正是遊人如卿的越秀公園和流花公園。
北面是外貿、旅遊賓館和民航、火車站、汽車總站的聚匯處。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這裡就已經建起了一片居民區,成為了老城最熱鬧的區域之一。
不過三十多快四十年過去,而這幾十年,又是華夏經濟發展最快速的幾十年。
這片原本建造時還算先進的居民區,到現在已經成為了老、破、舊的象徵。
只有23層樓的小房子,根本匹配不上現在廣州的發展了。
於是,房地產商們再次瞄準了這片地方。
在付出了幾個億的代價,以及安置樓盤的置換後,終於從政府和當地居民手上拿到了這片老破舊。
準備全部拆除改造,建造一個現代化的高樓小區。
在規劃中,這座小區要建六棟樓,每棟樓都不低於20層!
當最後一戶拆遷戶,都搬離之後,幾十名施工人員立馬進場,開始進行了拆遷工作。
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2019年的10月2號,這片老破舊居民區被全部拆除。
不過整個改建工程,連剛剛開始都還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