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二章 貴族之戰,以和為貴!(第1/3頁)
章節報錯
文峰塔考古發掘現場。
文物存放室。
“瑰寶,國之瑰寶!”
“這行銘文,簡直是最近五十年來最大的考古發現!”
“一個華夏曆史上璀璨但不為人知的國度,終於被確定了!”
李教授顫抖著手,不斷撫摸著哇綠哇綠的青銅戈。
雖然這個銅戈氧化程度非常高,儲存情況極度差勁。
但是這銅戈上紀錄的內容,可太讓人震驚了!
陳翰默默的站在李教授旁邊。
從他將這件銅器送來到現在,已經過去十五分鐘了。
但是李教授的驚歎聲就沒平復過。
他也可以理解。
這枚銅戈的重要性,對考古工作者來說確實是非常非常高,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要比曾侯乙墓裡出土的那套編鐘都重要。
畢竟那套編鐘不能證明曾國就是史書裡記載過的那個隨國。
編鐘精美絕倫,但是終究只是一件美麗的工藝品。
論重要性和影響力,並沒有這件破破爛爛的銅戈高。
這可是唯一一件發掘出土的“隨”國文物啊!
而且也是唯一一次,曾國、隨國名稱同時出現!
曾侯邵的墓裡有很多帶“曾侯邵之XX”的青銅器,再加上這件“隨大司馬”的銅戈。
同一墓葬中既有“曾”又有“隨”,基本已經可以徹底證明曾就是隨,隨就是曾了!
李教授扶了扶眼鏡,充滿欣慰的看向了陳翰。
“這銅戈上的名字,我也認同你“嘉有”的看法。”
“嘉有這個名字,也許是曾孫邵的原名,後來他卸任大司馬之後,自稱邵。”
春秋時期的人,有多個名字是很常見的事情。
同樣拿那位大名鼎鼎的趙卿來舉例。
趙卿原名趙鞅,又名志父,亦稱趙孟。
其中“趙孟”是老趙家的家主通用的一個名字,就是趙氏宗主的意思,他兒子和老爹也都用過這個名,不足為奇。
但是“鞅”和“志父”就是他自己獨有的名字了,這說明當時的人有兩個名字是很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