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168號墓(第1/2頁)
章節報錯
“邊長1.5厘米,高0.7厘米,通高1.4厘米。”
“印章暫定名,司薄之印。”
隨著林雅的紀錄歸檔,這枚司薄之印,成為了M105號墓葬的最後一樣出土物。
接下來的幾天裡,整個棺槨裡裡外外都被清理了一遍後,再沒有發現其他的隨葬品了。
只收獲了一些腐爛的織物,以及一些墓主人的骨頭碎片。
倒是第一天清理時發現的墓主人牙齒,被送到專業的檢驗機構鑑定後,得到了墓主人的死亡年齡。
這位墓主人確實和大家猜測的那樣,非常年輕。
根據齒齡判斷,這位墓主人的年齡在1618歲,用英年早逝來形容都有點不太合適了。
不過根據墓坑的大小和形制判斷,這位墓主人生前應該是已經結婚了,所以哪怕緊張施工,也挖了個雙人墓出來。
就是他那位可能是剛迎娶的新娘,並沒有為他守寡,後來應該是又改嫁了。
至此,陳翰和孔建文的所有猜測就基本上都對上了。
這位墓主人的身世應該是比較悽慘的。
作為西漢荊州貴族老司家的最後一位家主。
不但英年早逝,而且還沒有留下後代,所以帶著家傳寶劍下葬。
更讓人遺憾的是,陳翰他們接下來又大量的翻閱了荊州這邊的歷史文獻,從西漢末年一直追溯到了漢武帝末年。
六個人足足翻了三天三夜,硬是沒有找到任何和“司薄”有關的記載。
雖然華夏的歷史記錄,已經是全世界範圍內最詳細的了。
但是想要找尋到每一個墓主人的記載,也是不太現實的。
這位“司薄”去世的時候太年輕,本身可能也沒有什麼官職,雖然是小貴族,但是承襲的爵位估計也沒多高。
如此一位人物,想要在史書上留名不太現實。
而且西漢時期還沒有縣誌,想要弄清楚這樣一位西漢時期小貴族的生平,太難了。
花了三天時間,沒有找到任何資料後,陳翰他們很快就放棄了繼續尋找墓主人生平的想法。
雖然兩千年歲月之後,他什麼痕跡都沒留下。
可至少還有一塊印章,一把寶劍,替他證明,自己曾來過這個世界。
......
雖然放棄了研究這位墓主人的生平,但是該撰寫的報告還是少不了的。
從整個發掘的過程,到每一個出土物的情況介紹,以及拍照取樣,還有詳細的研究資料……
“湖北荊州鳳凰山105號漢墓發掘簡報”
光是這份簡報的撰寫,就要花費陳翰他們不少功夫了。
陳翰他們這個小組埋頭開始忙起了收尾的發掘簡報紀錄工作。
孔建文這位帶隊大佬可沒工夫繼續陪著他們。
隨著鳳凰山這邊的漢墓群勘探工作越來越清晰後。
為了配合軍方的基建工程,湖北考古所和社科院考古所的考古工作者們,開始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
鳳凰山範圍的整一片工地上,足足有十幾個墓坑都處於正在發掘的狀態。
並且後頭還有十多個墓坑隨時等待發掘。
根據和基建隊的商討確定,這次這座多達一百五十座墓以上的墓葬群,至少有三十五個墓葬,需要保護性發掘。
從荊州城內聘請來的挖掘工人足足有上百人,整個工地都是一副大幹特幹,熱火朝天的景象。
孔建文自然也不能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