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江淮局面(第1/2頁)
章節報錯
揚州。
揚州位於江淮要地,是全天下有名的富庶之地,戰略位置更是險要,乃是清軍攻打南京的必經之地。
一旦有失,清軍便可直抵南京。
所以歷史上,是江北四鎮中兵將最為雄厚的高傑部駐守在揚州,但問題是,高傑早在四個月前就死了。
歷史上睢州之變,高傑奉命組織北伐,想要收復山東,卻被叛將許定國出賣誘殺於酒席,向清虜獻頭請功。
高傑死後,其部下群龍無首,這本來是當時弘光朝廷招撫其眾,收回兵權的大好時機。
但是咱們的史閣部,卻錯過了這一大好時機。
高傑的妻子邢夫人機智有謀,高傑經常對人說:“邢有將略,吾得以自助,非貪其色也。”
意思就是誇他老婆有大將之風,才智還在容貌之上。
邢夫人也常私下勸高傑歸心南明,抗擊清虜,高傑這個人雖然桀驁不馴,對邢夫人卻是言聽計從,於是開始禮敬史可法。
後來高傑死於睢州,其部下聞風而來,欲要血洗睢州報仇,史可法前來調和,但已經無法阻止。
邢氏為避免百姓遭受無妄之災,讓高傑之子高元爵當眾拜史可法為師,以威懾眾將。
要是史可法能當機立斷收了這個送上門來的少帥徒弟,高傑的部眾也許就會歸順南京。
但這時候,高義的史閣部犯糊塗了。
史可法雖然一直安撫高傑,但其實本質上是看不起這些帶兵的武夫,一聽說高元爵要拜自己為師,更是百般的推脫。
高傑一死,本來其部眾四散離心,已經很難受當時的弘光朝廷約束,再加上史可法這樣一做,使得高元爵和邢夫人當眾喪失威望。
最後就連高元爵也難以駕馭原本其父的部下將領,這些人知道史閣部其實是看不起他們,於是惱羞成怒,在睢州屠戮一通,四散而走。
最後大抵都是降了清,使得在江北清軍的綠營兵力驟然增加四至五倍之多。
也正是因為如此,江淮的局面一直難以開啟。
府衙。
一匹快馬自南京而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兵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史可法,督師年逾,毫無建樹。
今朝廷定策聯寇逐虜,欲復山東,更百般阻撓,於國策不容,但念忠心耿耿,碌於國事。著革職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巡撫江淮,仍督諸鎮兵。欽此。”
史可法匍匐在地,久久未起。
他怎麼也沒想到,新皇帝居然與內閣意見統一的這麼快,按說這種聖旨,內閣不是不應該發的嗎?
就算內閣同意了,六部也沒意見?
“史閣部!”
“閣部,朝廷這是在自毀長城啊,我等要諫言陛下,恢復閣部的官職!”
一時間,群情激憤。
史可法在揚州還是很得人心的,為避免在這種時候人心動盪,所以朱慈烺還讓他繼續守在揚州。
但實際上,史可法是挺想回南京的。
當初他之所以自請督師江淮,就是因為在朝中黨爭失敗,被排擠出來的。
如果給他一個機會,他是肯定要回去的。
史可法默默起身,緩聲說道:“臣史可法,遵旨!”
這是經過內閣票擬的正式大明聖旨,史可法以忠義立身,中旨要是有名義還可以駁回,聖旨他是不得不遵的。
這也是朱慈烺為了防止史可法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特意找內閣去統一的意見。
“新的督師是誰?”史可法將聖旨拿在手上,轉頭問道。
緹騎似乎也不願招惹這位名氣響亮的史閣部,笑著說道:“回閣部的話,是召了四川的堵胤錫督師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