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牆,實際上是一個整體的防禦體系。

這個防禦體系是分為宮城、皇城、京城和外城四重,這次朱慈烺帶人來到的,就是外城。

南京外城全長達到六十公里,平面形狀為菱形。

由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徐達於洪武二十三年督建,擁有十三座城門,無論現在還是後世,這裡都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城牆。

朱慈烺來到南門聚寶門,即是後世的中華門,僅是眼前的虎口處,就有三道極為雄偉的甕城屹立。

三道甕城間隔極短,中間三個空地,最後一個空地上遍佈了可以登城防禦的軍營。

第二個空地上,則是給士兵們操練用的小型靶場與操場。

第一個空地什麼都沒有,但要是敵軍從這裡攻進來,三面城桓上的守軍很容易形成密集的火力壓制。

甚至可以說,南門是南京防禦體系最為森嚴的地方,窩棚雲集,塔樓遍佈,近千個垛口足以令全部的守軍登高而射。

見到前方浩浩蕩蕩的來了一群人,守衛在這裡的千總連忙過來,躬身說道:

“陛、陛下,您怎麼來了?”

朱慈烺停在最內一道甕城的城門後,走進去,就見到了第三道空地中軍營裡的明軍士兵們。

這些防禦南京的衛所士兵們,隸屬於忻城候趙之龍。

此時此刻他們正都躺臥一片,軍營中猜拳聲有,說笑聲有,就是不見本該屬於這裡的操練聲。

看著這一幕,不說朱慈烺,就連身後跟著的黃得功也是氣不打一處來,這是些什麼?

一眼望去,盡是些**和兵油子!

靠這些人,能守得住南京?

朱慈烺身後跟著的那名千總已經是冷汗直冒,要是從前剛登基的新皇帝,或許他還不會如此的害怕。

可現在卻不同了,這個皇帝身後還有親軍衛一千多人,還有黃得功麾下的精兵兩萬多人。

正在路上打著勤王旗號的,高桂英、高一功和李過這些大順老營,又要有幾萬人馬。

這些人雖然出身流寇,但李自成死後卻都是聽從皇帝調遣的,和他們不一樣。

當一個皇帝有了兵,底下人面對他的表情和心態自然不同,現在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朱慈烺倒是沒著急,讓千總召集守衛南門的人馬,就這樣坐在第三道甕城內的軍營裡等著。

約莫過了半個時辰,稀稀疏疏的人手都被叫了過來,有巡邏隊,有各個段城牆上守衛的官兵。

加起來,也就是幾千人。

這些人身上的盔甲都不齊全,只有各個千總、百總和把總手下,有少量一部分披掛甲冑的精銳,也叫做家丁。

其餘大部分,都是衛所拉過來的壯丁,拿上制式刀槍就被髮過來湊數的。

不說這些兵士到底有多少守衛南京城牆的心思,這人數就和賬目上該守衛南門的人數差遠了。

“其他人呢?”朱慈烺問道。

面對皇帝的明知故問,千總卻是不能不如實回答,他擦擦汗,說道:“就這些人了。”

“陛下恕罪!”

“南門的官兵不得少於兩萬,到底吃了多少空餉?”朱慈烺揮手說道:“負責守南門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