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什麼?”

趙之龍看著手上被匿名人士送來的小字條,氣是不打一處來,一掌重重拍在桌案上,連桌上的茶碗都是跟著一跳。

“這群東林佬,賣他們個面子,稱呼一聲先生,還真拿自己是個人物了?”

“我手握二十萬大軍,現在更是晉爵為候,要碾死他們,比按死一隻螞蟻還要容易。”

“得給他們點厲害瞧瞧,葛副將!”

葛副將立即站出來,諂笑道:“有什麼事,請侯爺吩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用不著你給我赴湯蹈火,只是有些規矩得立立了,不然這群東林佬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寬!”

趙之龍冷冷說道:“你去調集人手,給我砸了他們的東林書院,敢叫人彈劾我,我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

葛副將點頭,隨後便走了下去。

趙之龍坐在那,看著奏疏上彈劾自己的內容,氣的毛髮倒豎,面露兇光。

好嘛,晉爵後全城都在捧我的臭腳,你們東林佬非要自恃清高,彈劾我縱權不法?

老子倒要看看,除了那張嘴,你們身上還有沒有點有用的。

復社,謂是崇禎年間在江南一帶出現的政治、文學團體,有“小東林”、“嗣東林”之稱。

崇禎二年,東林黨先驅人物張溥、張採整合江南幾十個文學社團,於蘇州尹山成立復社,其成員多是官場失意的青年士子,先後數千人,聲勢遍及海內。

復社是當下影響力極大的一個士子結社組織,早在崇禎年間,多位在朝中身居要職的大員,都與復社士子有門徒之交,操縱科舉、譏諷時政,因而號稱“遙執朝政”。

簡單說,復社就是東林黨的“軍官學校”,現在計程車子都以能進入復社議論時政為榮。

東林書院遍佈江南,幾乎每個城市都有那麼三四所,其中又以金陵書院最是聞名天下。

金陵書院為張溥所建立,至今已有數百士子從中畢業,進入仕途為官者亦數不勝數。

書院在南京最為繁華的牌樓街,每日講學聚眾者人海甚眾,又時常請大賢抨擊朝政,以為快談。

這一日,金陵書院外依舊是人山人海。

李沾,當今有名的東林大儒,官職更位居都察院左都御史,赫然為清流派言官之首。

如今他正站在金陵學院外的講臺上,對眼前二百餘名復社士子們坐而論道,聲音之大,連許多路過的行人、百姓也不禁駐足。

聆聽時許,竟紛紛點頭,覺得有理。

一般來說,明季士子們都以羽扇綸巾、青衫摺扇的形象出現,個別投筆從戎的,也喜歡佩劍出行。

但是眼前這群人,哪樣都不是。

這群聚集在金陵書院前的毒蛇士子們,常常自詡飽讀詩書,大部分人還都是身有功名,如今卻破衣爛衫,一身丐服。

所謂丐服,便是字面意思,穿著十分窮酸破爛,如同乞丐。

現在的社會風氣,已經完全為復社所帶壞。

士子身著丐服,自以為標新立異,表達出對自由隨性的嚮往與自己不攀附權貴貪圖富貴、豁達樂觀的人生觀念。

實際上,他們不過是江南財閥集團用來收攏人心的工具罷了。

“商秋涼風發,吹我出京華,赭衣裹病體,紅塵蔽行車。”李沾身上的官服也被著意箭了許多補丁,他大聲說道:

“天垂象,見兇吉。如今流寇作亂,先帝崩難,朝綱敗壞,我大明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也!”

“朝野不平之事,若無我輩如那唐時魏徵,勸而諫之,還不社稷顛倒,禮樂崩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