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騰眨了眨眼睛:“知道,爹是汝南起家的。”

姚裕點點頭,又低著頭問:“那你知道汝南是屬於什麼地方麼?”

“豫州。”

“不錯,學的還挺認真的。”

說完,姚裕就瞥了一眼夏侯秉。

後者愣了一會,旋即明白了姚裕意思,當即立刻拱手:“臣知道了。大司馬您先忙,臣就不打擾了。”

言訖,夏侯秉連連後退離去。

當夏侯秉回到宮中,二話不說,在封賞上寫下宋字。

是的,姚裕心裡想要的,還是宋公。

雖然他的家鄉是在楚地荊州,但姚裕卻還是選擇了自己起兵時候在的豫州,以宋為國號。

不為別的,他這麼做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向手下文臣武將證明自己的決心。

我姚裕絕不願意做楚公偏安東南,我把封國定為宋,目標就是要收服北方。

這麼做的好處很明顯,畢竟,北方陸沉,胡虜橫行,此舉可以拉起軍民對故土留戀之情,更得人心。

就這樣,詔書上,姚裕被封為宋公。

不僅如此,在夏侯秉等人的要求下,姚裕還被加封為相國,總百揆。

反正司馬鄴想明白了,國公都封出去了,自己也不用吝嗇一個相國了。就算不給姚裕相國,人家也有了這個實際權力。

輸了就是輸了,何苦還要給自己留面子呢。到最後,吃虧受累的不還是自己?

···

三日後,姚裕封公的詔書檄文傳遍天下。

大司馬姚裕封宋公,相國,總百揆,持節,侍中,錄尚書事,賜特進,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等一系列特權。

百姓們自然為姚裕獲得封賞而高興。

但司馬家的皇室中,卻對於姚裕的封賞很是不滿。

在他們看來,姚裕此舉,是在挑釁他們的權威。

可不滿也只是在心裡頭想想,畢竟沒有幾個人敢真的去和姚裕正面作對,除非,是活得不耐煩了。

在封公大典結束之後,姚裕立刻就對夏侯兄弟與朱旭進行了提拔。

沒辦法,三人在姚裕封公這件事中出力不小,理應獎賞。

其中,夏侯秉由諫議大夫遷太常,夏侯溫以太中大夫升大司農,至於朱旭,則是由長水校尉升任後將·軍一職。

當然,原本的後將·軍沈承已經接替了姚豹留下的前將·軍之職。

不然的話,朱旭還真不好升遷。

不過即便如此,也足夠朱旭感恩涕零的了。

要知道,從校尉到將·軍,中間相差何止萬分。可以說,朱旭這一下就飛上枝頭變鳳凰了。

其他人,只有羨慕的份。

當然,也只有羨慕了,誰讓在之前只有朱旭敢於攔住要離開的司馬鄴呢,你們其他人沒有這個勇氣,自然怪不了姚裕不封你們了。

所有人都在惋惜自己沒把握住機會,所有人又在期盼著下一次機會的來臨。

朝中百官,大多都不是那些一流世家,從出生開始就牢牢佔據了高位。

他們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正因為這個原因,這些人才會抓住任何可以向上攀爬的機會,不惜一切代價。

什麼忠義榮辱,那都不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