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什麼情況(第1/2頁)
章節報錯
除了對諸葛亮的崇拜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姚裕看到了諸葛愚的潛在價值。
要知道,這是兩晉時期,距離諸葛亮離世到現在才八十二年。
放在一個人的身上,八十二年很長了。
但若是放在歷史朝代之上,這點時間,真不算什麼。
再加上司馬炎這個頭號迷弟對諸葛亮的崇拜,以至於兩晉十六國時期,不管是官員名士,又或者是百姓走卒,都發了瘋一樣推崇諸葛亮。
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諸葛亮以臣子,還是前朝臣子的身份,在東晉桓溫伐蜀時間,被封為武興王。
從漢朝劉邦斬白馬立誓發詔書表示非劉姓不王后,到晉朝司馬炎的非皇子不得封王這兩項措施,王爵,一直都是宗室才有的特權。
外姓之人,若是想要封王,難度堪比登天。
歷史上,慕容皝在一統遼東之後,向東晉索求燕王爵位,使者足足耗了一年,嘴皮子都磨破了才求來。
這還是當時的石虎佔據北方,東晉朝廷無可奈何,只能寄希望與慕容皝在遼東拖住石虎南下的腳步,不得已封出去的。
其餘人,哪怕是王導和謝安這樣的功蓋社稷的大臣,死後也只是封了郡公。
諸葛亮能以前朝外姓大臣被追封為武興王,足可見兩晉時期,他的聲望有多高了。
甚至於,在這段時間,思念諸葛在民間廟堂之上,都形成了一個風氣了。
在這種大環境下,若姚裕聘用諸葛愚的話,以諸葛亮當年治蜀的功德而言,何愁百姓不歸附?
再加上範賁藉助其父範長生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這一場仗,可以說已經贏了。
自古的民心者得天下,姚裕可不相信李雄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能超過青城山天師範長生,就算比範長生強,但在諸葛武侯後人諸葛愚面前,那也是螻蟻撼大山的區別。
帶著這樣的想法,姚裕就滿臉堆笑,和諸葛愚聊起了家常同時,並詢問諸葛愚離開南中,來到益州所為何事。
聽到姚裕的詢問,諸葛愚哦了一聲:“其實並沒有什麼,前者清明,我是特意趕往定軍山祭奠曾祖的。只是回來途中,恰逢大司馬與李雄開戰,被迫留在了廣漢而已。”
姚裕哦了一聲,心說原來如此啊。
這般想著,他就問起來南中情況。洮陽王劉洵在南中定居之後,待遇如何之類的。有沒有什麼想法之類的。
對此,諸葛愚苦澀一笑:“寄人籬下,談何想法。只求得有落腳之地便是了。”
“那復國呢?”
諸葛愚聞言一愣:“復國?”
姚裕點頭:“是的,昭烈帝與武侯並關張奔走半生,才延續的大漢國祚,卻因為鄧艾偷渡陰平毀於一旦。洮陽王殿下就沒有想過復國麼?”
諸葛愚苦笑搖頭:“說句不怕大司馬笑話的話,在一開始,殿下的確想著向孟虯借兵,復大漢國祚。然而,天下豈有不亡之國?殿下早已經放棄了復國的想法。前不久,殿下病逝,殿下之子劉楷決定永遠留在南中侍奉宗廟。讓在下與關將·軍之孫關烈自行離去。”
“自行離去?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