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傅伉(第1/2頁)
章節報錯
時逢亂世,不敢說所有的百姓,至少百分之九十九的百姓都是討厭打仗的。
只有那百分之一的戰爭狂,才想著越亂越好。
因為一旦打仗,就意味著和諧的生活遭到破壞。子女兄弟流離失所,又要過上了那暗無天日的生活。
勝了,狂歡沒有自己的份,身為治下的子民,自己還要承擔起來戰後那沉重的恢復工作。
敗了,那等待自己的,便是屠城了。與全城百姓一起,全家老小作為那刀下之鬼,成為勝利者發洩的工具。
所謂寧為太平狗,不做亂世人。說的就是百姓們最真實的寫照。.
這也是為什麼,荊州上下百姓都知道了姚裕對待天子,對待朝廷的態度時,非但沒有一點牴觸,反而自始至終的站在姚裕這邊。
無他,主要是姚裕給他們帶來了安定的生活,讓他們的生命得到保證。
姚裕打仗是頻繁,但姚裕能做到在不驚擾百姓生活的前提下打仗,這就難能可貴了。
可以說,姚裕在百姓們口中的好感,是他對外保持著近乎百分百的作戰率以及對內勤修政務的情況下換回來的。
連帶著,姚裕來到江東一年多的時間,也把江東百姓的心全都拉到了自己這裡。
就比如說這次出兵,不管內外,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沒有任何人對姚裕的出兵持反對意見。
在這些百姓眼中,只是堅定的認為姚裕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拯救益州受苦受難的人民的。
光是這點覺悟,就不是天下其他地方所能比的。
至少,姚裕不用擔心自己在外領兵征戰的時候,後方百姓因為不滿或者過不下去,叛亂拖自己的後腿。
要不才說,理解是相互的。
姚裕為大家帶來安定的生活,百姓們也全力支援姚裕的事業。
是,姚裕打仗的頻率是不低,但同樣的,人家不壓榨百姓啊。人家對百姓好啊。
史書上所說的用兵而民不知兵,大機率也就是這個狀態了。
當姚裕率眾出征時,光是建康城的百姓,就熱情的姚裕有些接受不了。
這不,姚裕廢了老鼻子勁,才終於將熱情的百姓給安撫下來。
就在姚裕將要出征那一刻,意外又發生了。
傅祗病重。
作為從前朝開始就活躍的老人,傅祗親眼目睹了司馬氏上位,司馬炎,司馬衷,司馬熾,司馬鄴等這樣好幾代皇帝的興衰榮辱。
他見證過晉朝剛立國開始,那繁榮的一幕。
是見過司馬炎天下一統,是如何在百姓們只有七百萬的情況下,十年間發展到了兩千萬子民時的太康之治。
同樣的,傅祗也見證過司馬炎駕崩之後,司馬衷是如何被賈南風,楊駿,以及宗室之中,那八個藩王又怎麼樣的輪番把他當做傀儡,在掌心中肆意玩弄的情況。
傅祗更是見過,那王彌三次攻打洛陽,司馬熾又如何努力的要從司馬越手中奪回權力的滑稽表現。
他見過盛世,也因為在八王之亂期間為了避禍投靠權臣司馬越。後來更是隨著司馬鄴南遷時,為了維護家族利益,被迫放棄了天子。
如果說,傅祗的前半生是個忠臣模板,但他的後半生,就已經變了。
這放在身為士人的傅祗身上,那比殺了他都要難受。
可還是那句話,姚裕對待百姓的態度,讓傅祗又愛又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