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裕在宛城待了半個月,這半個月時間,他基本上已經將南陽各縣全都實際性的收入麾下。

其實,姚裕掌握著朝廷名義,他是朝廷封賜的荊州牧,再加上,衛展斬殺使者抗拒天兵,本就是形同謀逆。

這種情況下,如果誰還不開眼的想要步入衛展後路,那真是壽星老上吊,活得不耐煩了。

即便是世家畏懼姚裕的名聲,也更加畏懼自己因為抵抗,會不會招來姚裕的刀子。

可以說,幾乎是順應潮流一樣,南陽,襄陽兩地盡皆歸入姚裕麾下。

就這樣,姚裕在命令全耀統帥汝南八千兵馬班師之後,又給高侃與姚豹在南陽襄陽兩地,各自調來了一萬兵馬駐守。

畢竟,這兩地地理位置重要,沒有兵可不行。

至於姚裕本人,則是領著姚信,王玄策,魯弼,賀雄,以及留在襄陽處理政務的孫奕,班師回到江陵。

就這麼說吧,除了汝南,廬江,南陽,襄陽四地屯駐的共計四萬兵馬之外,姚裕手中,只剩下姚信率領的五千騎兵。

靠著這五千騎兵,他要管理麾下南郡,江夏,長沙,武陵,桂陽,零陵共計六郡之地不說,還要時刻提防著西邊隨時都有可能出益州,騷擾江陵的李雄。

說起來,何其難也。

擴軍之勢,已經迫在眉睫。

好在襄陽與南陽兩郡的投降,給姚裕帶來了不少兵員。

襄陽郡常備兵馬兩萬五千,儘管這些士卒都是山簡為了湊數給拉起來的大軍。

但是挑挑選選,還是能挑出來四千多精銳的。

南陽就算了,與姚裕宛城對峙了這麼久,士卒傷的傷死的死,現在能有湊齊八百精銳都是好的。

除了這些精銳之外,剩下的人姚裕都看不上眼,把這些人拉到軍中,那完全就是浪費糧食。

莫不如讓他們卸甲為民,發展地方呢。

這不,姚裕帶著五千騎兵與不足五千的降卒趕回江陵的第一件事,便是讓班表加大力度,將汝南的百姓繼續南遷過來。

同時,他還讓雍據以及麾下眾抬手在各郡徵兵,只要求精銳。

不說多,少說也得有十萬兵馬,才夠在亂世保持不敗。

當然,有姚裕這些天在荊州收攏的民心,百姓們還是很願意參軍的。

特別還是從汝南郡遷徙來的百姓,對姚裕的認可度更高,就更別說參軍了。

短短兩個月時間,從各地徵調來的五萬新兵基本上已經達到飽和。

於是乎,姚裕便任命雍據為都督,訓練這些士卒。

而從廬江前線抽調來的橫江校尉連濬,則是為水軍都督,訓練水軍。

畢竟以後統一江南的戰鬥中,沒有水軍,怎麼能行?

···

兩個月來,荊州在姚裕的治理下政令清明,世家們紛紛收斂,整天窩在家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

昔日裡街上縱馬狂飆的公子哥此時早已經沒了往日的囂張氣焰。

畢竟,誰能想到姚裕下手真就這麼不留情面啊,管你是什麼大家族,只要觸犯了他的律法,那就直接現場格殺。

一開始,世家大族並不相信姚裕真敢這麼做,結果,半個月前,收集了世家大族罪證的姚裕派遣王玄策帶領三千騎兵,馬蹄踏破烏衣巷,將犯事的大族子弟,統統抓來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