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裕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陳忠還想再說什麼的時候,卻已經被姚裕揮手給制止了:“好了陳忠,先不說這些了,你現在領著人先行一步去安陸,進一步打探陳敏的虛實。能不能平定陳敏的叛亂,就看你手下的細作能收集到多少訊息了。”

聞言於此,陳忠遲疑了一番,旋即用力的點頭說了一聲好,轉身離去。

就這樣,大隊繼續前行。

旬日之後,部隊來到江夏。

按理說,此時的江夏太守應該是陶侃,也就是後世五柳先生陶淵明的曾祖。

作為大器晚成的代表性人物,陶侃五十歲方才出名,此後活躍的二十六年之中,先後平定了張昌陳敏的叛亂,獲封江夏太守。

在王澄下臺之後,陶侃又被升任為荊州刺史,內政上,他將原本動盪不安的荊州治理的路不拾遺,百姓們安居樂業。

軍事上,他收復襄陽新野等在戰亂中,被石勒奪取的城池,穩固了東南防線。

不僅如此,在永嘉之亂,衣冠南渡之後,陶侃又參與了平定流民帥蘇峻的叛亂。

後來去世後,被追贈為大司馬。

可以說,在那個混亂不堪,禮崩樂壞的時代,陶侃算得上是一股清流了。

在姚裕來之前,對付陳敏的便是陶侃。

雙方互有攻伐,陳敏不是對手,被陶侃一連擊敗了數次,被阻隔在江夏之外。

可以說,如果沒有姚裕的出現,那麼陶侃會徹底踩著陳敏出道,站穩名將c位。

畢竟,這位在後世,那可是進入武廟的狠人。

然而,姚裕選擇的時機正在好處。

一年前,提拔陶侃的伯樂劉弘病故。

早在本朝開國時平定東南戰役中,武帝任命司馬伷杜預王濬王渾王戎胡奮等六路大軍為帥,平定江東。

劉弘以已故的荊州前任都督羊祜參軍身份,跟隨在杜預身旁,在這一戰中逐漸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名將。

四年前,張昌謀反,劉弘接到朝廷命令,前往荊州江夏平叛。

也就是這個時候,劉弘大力提拔陶侃,並對陶侃說出當初老夫跟隨在羊公身邊擔任參軍時,羊公說我日後一定可以接替他的地位,如今你日後也一定可以接替老夫的位置的話。

如此評價的陶侃,如果給他平定陳敏的功績,那麼在南方,勢必會成為姚裕崛起的阻力與對手。

可惜呀,可惜劉弘病故就算了,畢竟陶侃已經站穩c位了。影響不大。

但陶侃母親的病故,就讓陶侃不得不暫時卸下軍務職位,回家守孝。

這也是為什麼,原本應該留在江夏對付陳敏的陶侃,會不見蹤影的原因所在。

按照歷史發展,陶侃去後,陳敏一時間膨脹起來,自認為天下無敵。可惜,就是同年也就是今年,被領地內的世家聯合朝廷擊敗。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目前,陶侃的離去,讓陳敏再無顧及,多次侵犯江夏邊境。

“陶侃不在,陳敏膨脹的這幾個月中,就是我在荊州站穩腳跟的重要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