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出去釣魚,傍晚放泥鰍籠,早上賣黃鱔,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

眼見村裡有人打穀子了,方圓考慮一番後,決定自己動手。

他只有兩畝水田,一天消滅一半,兩天就能搞定。

割水稻,打穀子,挑水稻,折騰一天,田裡的水稻,只剩三分之一。

見此情形,村裡不少人都豎起了大拇指。

身為成年人的他們,人均每天也搞不定一畝。

一畝地只有六百六十幾平方米,縱橫不過二十幾米。

看似面積不大,但打穀子並不輕鬆。

天氣炎熱,割水稻不容易,打穀子也很累。

搞定家裡的穀子,方圓沒有出去釣魚了。

天氣多變,突然下雨,還沒曬乾的穀子,就會被淋溼。

穀子發了芽,自己都不吃,更別說是拿去上糧了。

放掉田裡的水,抓到的魚賣了兩百多塊錢。

不方便出門的方圓,不想去幫別人打穀子,整天都在挖魚塘。

兩畝水田挖成魚塘,往後養點魚,比種水稻划算。

兩畝水田種植水稻,只有一千五百多斤,畝產也就七百多斤。

每畝上糧三百五十斤,兩畝就要交七百斤水稻。

種地一年,只剩七百斤水稻,變成大米後,頂多五百多斤。

一斤大米大概六角錢,五百多斤大米,只能賣三百多。

水稻種子要錢,農藥也要錢,化肥也要錢,種水稻沒錢途。

草魚每斤三塊,養五百條草魚,每條長到四斤,就能賣六千塊錢。

挖了幾天魚塘,方圓跟著村裡的人,一起去鎮上交公糧。

穀子曬得夠幹,而他又是未成年,倒是沒有遇到麻煩。

很多上糧的人,都被收糧的人故意找茬。

收糧的人拿著尖刀一戳,拿起一顆穀子一咬,然後來一句:“穀子沒曬乾,拉回去重新曬。”

某些懂行的人遞上一包煙,沒有‘曬乾’的穀子,就變成曬乾了。

不給煙的人,那就只有老老實實的拉回去重新曬。

隔得遠的,距離鎮上八九里,折騰一次,費時費力還費錢。

搭乘拖拉機,要不要給錢?

沒錢的人,靠體力將穀子挑回家,一次一百多斤,家裡水田有得六畝,就要挑回去

兩千一百斤,下次又要挑到鎮上。

“還有一週就要報名了,闊別已久的學生時代,就要來臨了。”

找了個餐館,大快朵頤的吃了一頓。

騎著二八大槓,方圓回到村裡。

“村裡到鎮上的路太爛了,坑坑窪窪的土馬路,石子都沒鋪一層。”

回到家,方圓笑容滿面的數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