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政論(第1/2頁)
章節報錯
華侯偉點頭,石油嘛,這個時候就用上了。記得歷史書上說還有什麼希臘火,就是石油蒸餾加上其他東西,也是很厲害的武器。他不禁問道:「老戚,那你怎麼處理的?」
戚有山搖搖頭,神情有些恍惚。他似乎又回到那個讓他熱血沸騰的時刻,吐出的話語有如夢囈:「也沒啥好辦法,只能是躲。真躲不過的時候,用炸藥包炸。唉,佟二寶葬身火海才讓大家知道,原來火也能炸滅。王爺,馬斯科特一戰之前射日軍沒有戰損,可這一戰,弟兄們死傷慘重,就連汾陽號也沉在海底···」
戚有山語速不快,字裡行間卻都是烈焰和血腥。看得出那一戰對他影響極大,戚有山之前傲氣十足,射日軍從無敗績,完全不把其他國家看在眼裡。華侯偉最擔心的是自己費勁巴拉的提高大明的科技水平,卻養出一幫眼睛在頭頂的驕兵悍將,完全靠著先進武器打仗。其實靠著先進武器不是不行,老美不就是那樣麼?但大明的科技發展是畸形的,完全靠華侯偉拔苗助長。一旦華侯偉不在了,或是消耗完華侯偉腦子裡那點東西,就會被打回原形。
劉健對軍事完全不感興趣,直接打斷戚有山:「戚有山,之後還有打仗嗎?」
戚有山點頭:「有!馬斯科特一戰之後,和額斯曼打了一路。不過他們的炮不行船也不行,走到亞丁的時候,講和了。」
劉健詫異的問道:「講和?他的皇帝能同意?」
「劉大人,額斯曼可不象大明,他們的皇帝叫什麼蘇丹,還有個國師叫哈里 發。理政的是朝廷,人家叫底萬會議。當兵的各地都有自己的軍隊,每個行省有總督,交稅就行。海軍單獨的,和咱們開戰是海軍,陸軍不管;和咱們議和的還是海軍,那個底萬也不管,蘇丹更不管。」
劉健摸著三縷長髯,眼睛瞪得老大:「奇哉怪也,這皇帝不是手裡沒權麼?」
華侯偉呵呵笑了起來:「老大人,也不是沒權,就是權力小點。大明諸般權力都在皇帝,內閣是幫著皇帝管理天下,從法理上來說,權力還是皇帝的。唉,要說這額斯曼的制度啊,也不是沒點好處,擴張起來速度快得很,就是水過地皮溼,一旦勢頭落下去,分崩離析就在朝夕之間。」
劉健鄙夷的搖搖頭:「不就是西周分封那一套麼?來個烽火戲諸侯,立馬完蛋。哼,都是咱們玩剩下的。」
華侯偉來了興趣:「老大人,也不能說不好吧?咱大明,不,咱們漢人一國奉一人風險太大,一旦出個桀紂之君,國家就毀於一旦。人家皇帝不行,不是還有那個議會,呃,底萬會議?國家亂不了。」
劉健搖搖頭:「殿下啊,臣老了,有些話就敢說了。你真以為烽火戲諸侯是真的?」
華侯偉詫異的看著劉健:「老大人,這,這不是書上說的麼?」
「切!書?書還不是人寫的?殿下,臣現在才明白一些事情,待臣慢慢講來。」
王陽明直愣愣的看著劉健,華侯偉知道這是師兄書呆子氣又犯了。劉健呵呵一笑,抬頭向天:「祖龍一統天下,開創郡縣制。自此漢人天下基本定局,後世漢人的疆土大致就是這個範圍。郡縣制是朝廷派人做流官,各地難以割據。那個什麼額斯曼,實質上是各地自主,和東周諸侯國沒什麼區別。周天子還在諸侯就相互攻伐,還是一國的麼?祖龍殘暴不假,可郡縣之間哪有春秋戰國時候的紛亂?說到底還是黎民百姓受益。額斯曼什麼情況老漢不知道,但今後一定會在短時間內分崩離析。」
王陽明點頭:「老大人此論有理,不過世間大道無數,儒道佛只是滄海一粟,如何就能認定額斯曼長久不了?」
劉健搖搖頭,冷笑一聲?:「小子,套老夫的話?也罷,說透了也無所謂。殿下,這些道理皇家沒教過麼?」
華侯偉嘻嘻笑著擺手:「老大人,我可不是太子,哪裡輪得到學帝王心術?不過斷斷續續也聽了一些,略懂。剛剛老大人說的我很是贊同,大明和額斯曼差的就是人心二字,對不對?」
劉健欣慰的點頭:「對,其實也不對。這世上的事啊,很少有極端的時候。對於王朝而言,開國、末代算是兩個極端,中間都是平常時候。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話不假。可開國時候就覆不了舟!為何?開國王朝軍力最強,黎民百姓如何打得過?末代的時候,就不能載舟。為何?活不下去啊!所以人心大多數時候有用,極端的時候沒用!回到大明和額斯曼,大明或許國祚不如額斯曼,可大明萬眾一心,反觀額斯曼,必定是難以步調一致,政治清明也只是曇花一現。」
王陽明興奮的接著說道:「老大人高論!小子也覺著人心不足憑。不然西蜀為何賢相名將輩出,又是漢室宗親佔據大義,為何六出祁山空留千古遺恨?暴元殘暴無比,還是有近百年國祚。是否可以這樣認知,兵乃民心,不得民心便不得軍心?」
華侯偉好笑的搖搖頭:「師兄啊,枉你也是文武雙全的一代文豪,軍隊是暴力機關,本身就是靠嚴刑酷法維繫,民心有用嘛?我倒是覺著民心乃是經濟,民心歸附經濟就會繁榮,經濟繁榮就有錢養兵有錢打仗。所以國富民強才是一國強盛根本!」